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费孝通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费孝通游记: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由《初访美国》、《访美掠影》及《重访英伦》三书合成。《初访美国》出版于一九四五年,记作者一九四三年夏至一九四四年夏在美国的“ 文化交流”。《访美掠影》出版于一九八0年,记作者一九八0年四月十四日至五月十七日在美国十城市的“走马看花”。《重访英伦》写于一九四六年四月至一九四七年五月,出版于一九八三年十月,记作者此期间在英国的 “几万里的旅程,三个月的光阴”。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后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奖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书籍目录
初访美国人生的另一道路贫困的早年自由之邦的传统年轻文化的前途幸福单车的脱节机器和疲乏劳资的鸿沟关于华侨文化的隔膜老而不死鬼的消灭男女之间眼睛望着上帝民主的沉睡平民世纪在望经济的修正余笔访美掠影释题代序颠倒了日夜两个“皇后”的下场车、油、路的三位一体城乡对流、南北对流地道车和“涂抹”家务机械化殷实之家新型市场能源危机电子系统斗智的世界一种新的社会纽带博闻强志的电脑应用压倒理论黑人问题民族拼盘美国的华人出路总是会找到的信心危机重访英伦行前瞩望途中拉斯基教授没有败诉英雄和特权煤荒为了下一代悼爱玲·魏金生访堪村话农业不愁疾病从《初访美国》到《重访英伦》《工党一年》译者序英伦杂感后记
章节摘录
贫困的早年我们是坐了Baltimore and Ohi0铁路的火车从华盛顿到纽约的。这路的终点是在纽约对面的新泽西。新泽西是个工业区,烟囱象梳子一般地排列着,车就在这些梳子里穿来穿去。不象坐New York Central的车,一近纽约就向地下一钻,黑洞洞的窗外什么都看不见。从新泽西到纽约要坐渡船,你站在船面上,四面望望:后面是烟雾笼罩下的巨大厂房,海中心是个美丽的自由女神,对岸是曼哈顿一片耸天高楼,象积木般地堆砌着,这幅景象也许是美国文化最简单的“文摘”。文化联络处为我们安排下这个行程,很可以说是想给我们这些东方客人一个文化的下马威。这文化的下马威确曾使我瞠目结舌。后来我写信给安排这行程的朋友说:“你若是有意要在最短促的时间使我们对于美国有一个深切的印象,你是成功了。”过了有半年多,我又在另一封给她的信上说:“我在新泽西渡船上所获得的对于美国的印象,曾费了半年才慢慢冲淡了,才慢慢对美国有了一些认识,让我再加一句多余的尾语,才慢慢使我喜欢美国。若是以后你还有机会介绍美国给我们东方人士时,我虽则不知道你应当先叫他在什么地方上岸.但我愿意很坚决地向你建议:若必须从华盛顿到纽约,坐New York Central车比坐Baltimore and Ohi0车好一些。在地道里进入这大都市,可以使他糊涂一些,不致因曼哈顿的奇观,误认为美国就在这并世无匹的大都会时。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美国不是在纽约这种大城市里吧?”
后记
本书由《初访美国》、《访美略影》与《重访英伦》三部分组成。《初访美国》是作者1943年赴美进行文化交流期间所写的系列杂感。《访美掠影》是拨乱反正后,作者初次访美时写的一组文章。《重访英伦》是作者1946年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再次踏上英伦三岛后写的系列文章。现授权东方出版社再版,纳入“四海之内——从东方到西方”书系。编辑过程中,除了改正一些明显讹误的地方,未对带有作者个性风格的文字作任何修改。此外,对于外国人名、地名的翻译,也是保留了作者当时的译法。彩插和文中插图则是编者所加,图注也是编者所写,一律采用现代行文和现代通行译法。百密必有一疏,书中的错误和遗漏是难免的,欢迎读者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编者2007年6月
编辑推荐
《费孝通游记: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是《费孝通游记》之一的《初访美国访美掠影重访英伦》,《初访美国》是作者1943年赴美进行文化交流期间所写的系列杂感;《访美掠影》是拨乱反正后,作者初次访美时写的一组文章;《重访英伦》是作者1946年应英国文化协会邀请,再次踏上英伦三岛后写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