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故事(英)安东尼·布朗 文/图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朱家的生活看起来不错,房、车、花园,一应俱全;爸爸和兄弟两个被妈妈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一天晚上,任劳任怨、辛勤顾家的妈妈突然不见了。一纸留言:“你们是猪”表明了妈妈对朱家父子的不满和失望。没有妈妈的朱家乱套了!看过本书,我们发现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似乎并不只是中国的传统家庭伦理,妈妈操持家中一切杂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有;因此而起的争执之声久宣不止,安东尼•布朗却以其特有的幽默方式,轻松的引导大家对于如何处理家庭琐事的分工与分担,进行了又一次的思考。同时,故事中,两个小男孩的转变也再一次提醒我们,家庭生活中,妈妈带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和照顾,然而对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行为起决定性影响的往往是爸爸。故事里对这一问题的阐释,沿袭了安东尼•布朗作品中一贯的超现实手法,但这部着重于描写家庭亲情伦理的作品,将超现实的想象与现实的场景结合得格外巧妙入扣,画面中处处隐藏的伏笔,轻巧地与看似不动声色的文字基调相互映衬,当读者一一发现其中妙处的时候,早已忍俊不禁了。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Anthony Browne),1946年出生于英国谢菲尔德郡(Sheffield,英国英格兰北部城市)的安东尼布朗,用色明快,构图有超现实风。艺术学校毕业后,他在偶然的机会下对医学插画产生兴趣,并在曼彻斯特的医院工作了两年。不知是否受医学插画经验影响,读者不难发现,安东尼布朗喜欢精细描绘,例如常被他拿来当主角的大猩猩,身上毛发几乎每一根都清晰可辨。在创作绘本前,安东尼布朗也曾设计过贺卡。1976年安东尼布朗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书《Throughthe Magic Mirror》。阅读安东尼的作品,时常会惊讶作家心思的缜密、幽默风趣的表现,而其书中所带给孩子们的希望与愉悦,是儿童文学作品最难能可贵的珍宝。「安东尼布朗不仅有天份、有才能、有无可比拟的想象力,还将绘本带往前所未有的新领域,他以超现实的笔触创作出只有他才能呈现的绘本世界,吸引大小读者一读再读。目前作绘译之书籍。

  章节摘录

  这本书的图画创造了丰富的趣味和意义。随着情节发展而出现的猪的图案,以及角色和场景魔幻般的变化,都能让孩子享受惊奇发现的乐趣。
  但书中逗趣儿的图像不是只有娱乐或装饰的作用,同时表达了故事的涵意。例如书中的两处细节——墙上的两幅名画:一幅是荷兰画家佛兰斯?哈尔斯的《笑容骑兵》,原作里面神采飞扬的骑士被画成了猪头猪脑;另一幅是英国画家托马斯?甘斯伯洛的《安德鲁斯先生与夫人》,其中安德鲁斯先生变成了猪头、女主人则消失了,这些都呼应着本书故事的发展。版面的设计与编排,也为这个批判性的故事搭起表达情绪和观点的舞台。故事前半部分图画中的朱太太总是以朴素灰暗的身影出现,甚至看不清她的面部,并且她总在昏黄色调的框格里埋头苦干,与昂首鲜亮的男性画面形成强的对比。然后,她潇洒的身影出现在故事的转折点,以宛如拯救者的姿态对比跪地求饶的男性。紧接着是她眉目清楚的正面、冲破画框的形象,画面中还增添了一点红色。最后,在无边框限制的页面上,她穿着红衣展现笑容,看起来自由而有活力。图像语言与情节发展紧密相连,丰富多变,同时又以严谨而规律的形式铺陈出画面之间稳定的节奏感,使整本书的情节在图文的配合下发展得清晰又流畅。
  安东尼?布朗,被认为是极具原创性和批判性的图画书创作者,这本书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大胆地阐示他对家庭文化、性别平等的立场。他的作品所运用的是超现实主义画派的手法,以严谨准确的绘画技巧描绘日常景物,却故意将这些熟悉的平凡事物用错位、重置等手法组合成具有暗喻意义的符号,揉合写实与奇幻,指向表象背后的真实,让我们看到“前所未见的奇景”,产生强烈的震撼效果。例如本书的封面,就讽刺味道十足。
  这本好书不只有好的图像,文字也处处用心。角色的出场介绍,就运用了对比的技巧来破题。书中的三位男性角色每天上“很重要的”班和课,却完全不能自理生活,也是一种反讽。朱太太做完一大堆家务,然后去“工作”。家务不算工作吗? 这似乎暗示,家务劳动因为没有“上班”所创造的市场经济价格,常被歧视和轻视。作者遣词用字的苦心不只如此,原文用描述猪发出声音的相关单词如squeal, grunt, snort,snuffle形容角色变成猪以后的说话方式,翻译成中文时也特别以相近的字意和效果来表现。朱太太修车的结局,也似乎有深层涵意。开场时,车子属于朱先生的“势力范围”,而事实上,驾驭和修理汽车这类与机械有关的工作通常容易被认定是属于男性的专长,然而故事的最后,朱太太不但重整了她的空
  间,在工作范畴上也跨越了僵化的性别界限。再者,对于公共交通设施不便的地区,汽车代表了个人行动的力量和自由。朱太太修好了原本被形容为“很好的”汽车,也像是在宣告她把这个原本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问题重重的家庭也“修理”好了。
  《朱家故事》这本书更着重于呈现问题,并非生硬地为读者示范解决之道。毕竟,文学不是生活手册。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在文学的想象中受到启发? 能否在艺术的虚构中思考人生的真实? 阖上书本,我们在阅读中得到的启发与思考仍在真实生活中不断延续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作者曾荣获“国际安徒生大奖”和“英国凯特?格林纳威大奖”。
  一个几乎颠覆了传统家庭伦理的玩笑,细节上变化的视觉游戏营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虽然讨论的是一个关于性别歧视的严肃话题,但作者将故事讲述得趣味横生。
  一个非常棒、非常幽默有趣的故事,同时又是以绝对认真的态度讨论了无聊、懒惰的大男子主义。
  ——英国《卫报?好书推荐》

  编辑推荐

  这个时候,和孩子们一起读一读安东尼·布朗的图画书也是一个好主意。他的作品中出现的那些超现实主义的想象画面,除了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和兴奋之外,还常常引起孩子表达的欲望,他们会急切地告诉你很多比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更为精彩神奇的故事。那些故事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眼中所看到的,他们心里所感受到的。我们在和他们欣赏图画书的同时,也增加了了解他们的机会。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孩子们把他们想表达的东西画在纸上。对于孩子来说,画得像不像不是最重要的,而画面中比真实更值得寻味的,是对内心的体现。
  作为家长或是老师,最重要的不正是让孩子们从小就能真诚勇敢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看法吗?
  与其强硬地把孩子们从电视的前面拉回我们身边,为什么不很好地运用我们手中的图画书,让孩子自然地亲近我们呢?至少,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除了电视上缤纷活动的画面之外,在我们这里,在图画书中,我们拥有一个共同分享的奇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