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蒋念祖,蒋念祖,吴清和 编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是《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报刊多次宣传推荐的教育部“九五”、“十五”课题研究成果,是20余年来各大出版社先后六次出版、改编、再版的写作指导书。《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分四编:第一编,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观察和审美,写观察笔记(随笔),从而学会描写、提高描写的水平和品味,获得一双能够发现美的艰晴!  第二编,引导学生在理解与感受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基础上,写人、写事、写景,使文章提升品位、增添灵性,焕发出美的兴味和风采!  第三编,对记叙文写作中各个重要环节进行全程指导: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顺序,如何掌握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将写作全过程变成一个充满审美创造、成功喜悦的美的历程。  第四编,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如何应付中考,作了简明扼要的指导。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是一部集教方法、供素材、指点处事方法、提升人生境界为一体的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其中,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论述以及同龄人“春风得意”的“雏凤新声”,能够帮助同学们开拓思路、积累素材,并使其准确地掌握写作方法、领略写作乐趣。另外,每章都精心设置“台阶训练”,帮助同学们练习所学技法。  亲爱的读者,《中学生记叙文写作指导大全》高屋建瓴,取法乎上,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实实在在地演练,我们将无往不胜!

  作者简介

  蒋念祖,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青少年写作学会副会长,扬州市美学会副会长,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市语文学科基地负责人。  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1995年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获“全国十杰中小学教师”提名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如何生成写作的智慧(代前言)第一编 观察加审美,描写笃定“美”第1章 源头活水在观察第2章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要细致第3章 定位观察打基础——定位观察第4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移位观察第5章 “看”得更自由一点——散点观察第6章 人面桃花相映红——映衬观察第7章 鸟鸣山更幽——反衬观察第8章 以差异碰撞出个性——对比观察第9章 大货栈里寻珍珠——细节观察第10章 摸清大象的每一条腿——分类观察第11章 寻找最美的诗行——谈审美观察第12章 穷形尽相,离形得似——人物肖像描写第13章 举手投足总关情——人物行动描写第14章 思接千载,精骛八极——人物心理描写第15章 这里风景独好——环境描写第16章 沙场秋点兵——场面描写第17章 让熟悉的生活自己活起来——虚构与写实第18章 给创造力插上翅膀——想象第二编 领略山水美、社会美、艺术美,写景、写人、写事有兴味第19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学习、阅读中获马一、材料的积累二、材料的整理三、材料的运用第20章 抓住人物的特征——怎样写人一、确立记叙的_丰旨二、在事件中表现人物三、运用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四、成功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第21章 编次有序,彩线串珠——怎样写事一、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二、合理安排记叙的顺序三、设置合理的线索四、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第22章 一切景语皆情语——怎样写景一、选好观察景物的角度二、逐层有序地展示景物三、通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四、运用适当的描写技法扛、体会景物神韵,情景交融第23章 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爱——亲情美第24章 在人物的心灵中采矿——人情美第25章 人心不同,如其面焉——人格美一、人格危机已经悄悄降临二、人格美的魅力和作用三、人格美的发现方式四、表现人格美的方法第26章 回归自然的魂魄——山水美第27章 陶冶于艺术天地——艺术美第28章 用真与善为维纳斯塑双臂——残缺美第29章 否定性评价的美感——审丑第30章 让文章充满笑声——幽默与滑稽第31章 阿里山的年轻人——壮美与优美一、巨大与小巧二、可怕与可喜三、粗犷与柔和四、雄浑与典雅五、劲健与清秀第32章 从人工中见出自然——自然美与人工美第33章 有价值的毁灭与无价值的撕破——悲剧美与喜剧美一、悲剧美二、喜剧类三、悲剧美的震撼与喜剧美的推动第三编 写好一篇记叙文,享受一次美的历程第34章 铸好文章的灵魂——立意一、主题要明确二、主题要正确三、主题要集中四、主题要深刻五、主题要新颖独特第35章 一切为了中心——材料第36章 红线串起材料——谋篇(一):线索第37章 全篇井然有序——谋篇(二):顺序第38章 鲜艳凤头夺人目——结构(一):开头一、开门见山法二、描绘环境法三、铺陈开头法四、抒情开头法血、比兴开头法第39章 道劲豹尾留余音——结构(二):结尾一、自然收束法二、卒章显志法三、首尾呼应法四、戛然留白法五、意外转折法第40章 细针密线巧穿梭——结构(三):过渡与照应第41章腾挪跌宕,一波三折——情节美第42章 画龙点睛,妙笔染情——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第43章 选准角度,开拓思路——技法(一):人称与角度第44章 文似看山不喜平——技法(二):曲折及其他第45章 一层一层剥出生活本质——技法(三):逐层深化第46章 红花要有绿叶扶——技法(四):铺垫与衬托第47章 言在此而意在彼——技法(五):托物言志第48章 吸引更多的目光——技法(六):奇与正第49章 借鉴一点现代艺术表现手法——技法(七):意识流、蒙太奇等第四编 水到渠成,成竹在胸,超越自我第50章 认清题型开锁钥——中考作文指导(一)一、定题作文二、半命题作文三、供材料作文第51章 抓大而不放小——中考作文指导(二)一、借题二、选材三、构思四、结构五、语言第52章 调动积累,求快求好——中考作文指导(三)一、调整心态激潜能二、审题立意抠题眼三、列好提纲建框架四、“凤头”、“豹尾”细琢磨五、语言美化靠点缀六、依纲行文一挥就七、文美还须形更美八、回眸一顾值千金第53章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作文指导一、话题作文如何审题二、话题作文如何打开思路三、话题作文如何确立主题四、话题作文如何选材

  章节摘录

  心理描写,指对处在一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在文学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堂课对小弗朗士严肃而深刻的教育,使他思想受到极大震动,开始觉醒并逐渐成熟起来。其中写了他的一段天真的内心独白:“从此,我再也学不到法文了!只能到此为止了……我这时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过去浪费了光阴,后悔自己逃了学去掏鸟窝,到沙亚河上去滑冰!我那几本书,文法书,圣徒传,刚才我还觉得背在书包里那么讨厌,显得那么沉,现在就像老朋友一样,叫我舍不得离开。对韩麦尔先生也是这样,一想到他就要离开这儿,从此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就忘记了他以前给我的处罚,忘记了他如何用戒尺打我。”这段心理描写,深刻表现了法国孩子们对侵略者强烈的憎恨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其次,它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例如,在《红楼梦》三十二回中,当黛玉听到宝玉背地里跟史湘云、袭人说她从来不说那些“仕途经济”的“混账话”以后,作者对黛玉的内心活动作了极为精彩的描绘:“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金玉’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这段心理描写,将人物内心深处细微曲折复杂的感情表现了出来,极大地丰富了人物性格,同时,也深刻揭示了黛玉孤苦无依的身份以及父母早逝、婚姻无人做主的可怜境遇。再次,它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列夫·托尔斯泰是位擅长心理描写的巨匠,他在《复活》中写玛丝洛娃在监狱里以犯人身份会见前来探视她的贵族地主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怎么也没想到会看见他,特别是在此时此地。因此最初一刹那,他的出现使她震惊,使她回想起她从不回想的往事。”往下,就进入往事的回忆。起初,她心头掠过一丝美好的回忆,因为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曾经爱过她并且为她所爱,接着,她想起他的残忍作为,想起他留给她的痛苦和屈辱。这些至今仍像磐石一样压迫着她,使她无法摆脱,她痛恨这个毁了她幸福的人,于是记忆中那种爱情的幻境顿时化为泡影,但她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又想利用他一下。这段心理描写既预示着聂赫留朵夫后来应允为她请律师的情节,也预示着他希望用对玛丝洛娃的描写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