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组长(初中版)潘炫 编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阅卷组长:作文这样得高分(初中版)》的作者涵盖了各地教研员、命题、阅卷老师组长、文学研究专家、作家、教育家以及中学教材编者、中考作文研究者。这些人不管是文学素养还是教育水平都很高,他们甚至直接就是中考作文走势的掌控者和发明者,他们面南而坐,影响全局。这些人对于中考作文的动向和信息都颇具发言权,预测得也比较准确。他们的建议对于提高中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无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阅卷组长:作文这样得高分(初中版)》在内容上,有丛书团队策划的回顾总结与展望系列,通过一个年度有重要意义的支点,撬动未来三四年,甚至五六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与走向;采取案例式讲与练,将中考作文的热点从不同角度,逐一展开,有针对性,前瞻性,更具可操作性;一线名师对各类作文题的解读,与高分作文交相呼应,为即将参与中考的考生助阵,从题解中找思路,从高分范本中找技巧。
作者简介
邢岩梅,曾任威海市中考阅卷组长,从事十几年阅卷工作,现任某中学校长。参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的改编工作。 李志林,天津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多年从事中考阅卷工作,阅卷组领导成员之一,《作文报?初中高年级版》首席客座主编。 罗小军,湖南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益阳市中考命题人,湖南少儿出版社一线教师顾问。22家报刊署名编委或特邀策划。辅导学生刊发习作逾千,发表论文八百多篇。 黄琼,湖北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0年,多年来致力于写作和中考研究,编制的中考模拟试题经发表后,部分被湖北黄冈、随州,湖南常德、株洲等地引用为中考阅读和作文试题。 宋芝文,山东省青岛市课题组的成员之一,语文教研组长。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的征文活动中获得佳绩,从事阅卷工作多年。
书籍目录
邢岩梅:找准纹路,劈柴才轻松 审题“快、稳、准、全” 纲举目张好立意 多角度立意和立意深刻新颖 细品高分作文亮点:决定中考作文成败的细节 李志林:向前一步,也是创新 结构创新:由“一盘散沙”到“聚沙成塔” 作文创新:让“思维”创造出耀眼的火花 细品高分作文亮点:决定中考作文成败的细节 罗小军:选好材料扣准题 在“主旨”的河道里自如穿梭 让材料闪现耀眼的光彩 细品高分作文亮点:决定中考作文成败的细节 黄琼:命题·审题·立意·拟题 掌握中考命题的规律 写文章是船行大海,审好题是亮起灯塔 立意站得越高,抢得分就越高 拟好标题,文章的“眉目”才更传神 细品高分作文亮点:决定中考作文成败的细节 宋芝文:中考作文如何秀妙笔 点亮题目这盏灯 设置语言亮点 注重细节,以情感人 优化作文结构 保持整洁卷面 细品高分作文亮点:决定中考作文成败的细节
章节摘录
在“主旨”的河道里自如穿梭 晚会上,大家要你表演一段舞蹈,你却背起了课文;课堂上,老师让你背诵几句诗词,你却唱起了歌曲。面对这种情形,大家一定会忍俊不禁。写作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我们的文章偏离了话题,再精美的构思、再漂亮的文字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由此可见,扣题写作是作文取胜的基础。我们在行文之中,一定要自始至终牢记题目的要求,所写的任何内容都要与题目保持一致。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学会“瞻前顾后”,即写文章的开始部分时,要注意为后面的内容设伏;写中间或后面的内容时,要考虑这些内容与前文是否产生抵触。如果有,便要及时校正,以免让后文内容逸出正轨,造成扣题不严,影响得分。注意了这点,我们的文章自然会自如地穿梭在“主旨”的河道里。 不管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我们对大自然都会怀有一份浓浓的依恋。吸引或打动你的,也许是小草在大地上写满的葱绿,也许是秋叶在田野上画出的金黄;也许是明月在枝头上写满的诗意,也许是溪水在山林里唱出的欢歌……走近自然,我们会流连忘返,心醉神迷。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以“醉在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内容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让我陶醉的天堂(三类文) 如今有许多人都向往喧闹的城市,他们认为大城市繁华热闹。“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就偏爱宁静的乡村。 我爱乡村,是因为它宁静而淡雅,是因为它纯洁而美丽,是因为它……不必说粗糙的石拱桥,高大的梧桐树,也不必说低矮的瓦房,无垠的棉田,单是窄窄的水田间就有着无穷的乐趣。 每到夏天,天色逐渐变黑时,青蛙们便出来开联欢会了。有的弹琴,有的跳舞,有的拍手,有的叫喊,有的……正是“不亦乐乎”。周围的一切都是寂静的,唯独青蛙们在尽情地享受。稻田里好像也只有他们,真所谓“万籁此俱寂,但余青蛙音”。 夜晚,在稻田里捉龙虾可是我的专长,每天晚上,我和小伙伴们人人都是同样的装备:一手提水桶,一手拿电筒。走在水田间的小路上,如果看见龙虾,我们就从后面进攻,杀它个措手不及。我们总是比赛,看谁捉的最多,有时一个晚上我们就能捉大半桶呢!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也有被龙虾的大钳夹住的时候,特别是又红又大的龙虾,夹住手指时特别疼,有时甚至夹出一道深深的口子,血不停地往外流,对于我们这些捉龙虾的高手来说,这也不奇怪。用事先准备好的布条缠上口子继续。这是我们的乐趣。第二天中午,我们就能吃到又香又辣的大龙虾了。是自己劳动成果,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特别鲜美。 怎么样?乡村的美够吸引人的吧!想必你已经因它的美妙而心醉神往了吧! 初一看,这篇文章挺不错的。作者将“乡村”比喻成“天堂”,写出自己陶醉其中时获得的种种乐趣,角度堪称特别;展开时,有诗句的巧妙融入,也有修辞的自然运用,语言可谓优美。这些,足以展示作者驾驭语言。可细细读,我们却发现,文字虽美,却存在扣题不紧的问题。文中第四段,考生花了许多笔墨来写自己和小伙伴们在乡间捕龙虾的经过,这部分文字展现的内容主要是突出乡村生活的有趣,与前着力描定乡村自然风光优美宜人的文字联系不够紧密,因而冲淡了文章的主题,使题目中的“陶醉”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由于这一瑕疵,本文屈居三类文,实在有些可惜!修改时,需要将第四段内容进行调整。就算是写人的活动,也要注意将人物的活动融于乡村的自然风景之中,这样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密结合,以充分突出自我“陶醉”的情感。 让我陶醉的“天堂” 许多人都向往喧闹的城市,他们醉心于大城市的繁华和热闹。“众人皆醉我独醒”,我偏爱宁静的乡村。 我爱乡村,因为它宁静而淡远,因为它纯洁而美丽,因为它…… 不必说粗糙的石拱桥,高大的梧桐树,也不必说低矮的瓦房,无垠的棉田,单是窄窄的水田间就有无穷的乐趣。 每到夏天,当最后一缕夕阳的余晖从天空消失的时候,青蛙们便开始了又一场联欢晚会。有的高亢激越,有的低沉纡曲。有独唱,对唱,领唱,还有气势雄浑的大合唱,那声势,真正是“听取蛙声一片”哩。 那一座座掩映在夜色中的农家小院,又呈现出另一番风景。大人们手拿蒲扇,坐在院子里纳凉,他们吸着旱烟,说着闲话。你听,“嗤——”,一道火光映清了主人的脸,旱烟的红晕时明时暗,一股浓烈的烟雾从鼻孔中逸出,和着屋顶的炊烟,田野林间的雾岚,弥散在田园上空。 淡淡的月光,渐渐地朦胧了青蛙的欢唱,小虫的啁啾,鸟儿的呢喃,也朦胧的纳凉者的眼,朦胧了他们身上积淀一天的疲乏与困倦……扇儿轻摇,火光微闪,烟雾袅袅,一串串俗言俚语带着泥土的芬芳随风拂来,那浓浓的田园风味,沁人心脾,一种温馨舒适感觉在心底潜滋暗长…… 起初,孩子们还静静地依偎在大人的身上,睁着圆圆的眼睛,好奇地瞧着周围的一切。望着天空中东一颗西一颗的星星,不知要哪一颗更好?月宫里的吴刚怎么老是砍不倒那棵桂花树?那弯弯的月亮咋那么小气,谁指了它就要割谁的耳朵?天河那么浅,为什么牛郎和织女总跨不过去?好端端的月亮怎么会长毛?更奇怪的是它老爱跟在人屁股后追,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种种的疑问塞满了他们的小脑瓜,问大人吧,回答照例是:“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于是疑惑中又增加了一个愿望,恨不得自己立刻就长大。 渐渐地,孩子们待不住了。管他孙猴子有多会变,多会翻筋斗;也不管青面獠牙的妖怪多吓人;更不怕“熊外婆”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阅卷时最痛心的事莫过于看到一篇文采飞扬的作品,却因审题不当偏了题,只能忍痛割爱,打入“冷宫”。每年的中考都会有这样审题不当的作品。每年的阅卷工作都有标准,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是考场作文评分标准的第一条。题意审不好,作文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得高分。 ——邢岩梅 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谨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一篇结构新颖的文章,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一篇结构新颖的考场作文,会带给阅卷老师畅快淋漓的美的享受,并因此而赢得高分。 ——李志林 近年来,随着开放式题型的普及,“立意自定”成为一种潮流。在评价文章时,天津、黑龙江、大连、昆明、福州等考区要求一类文必须做到“中心突出”,重庆、江西、陕西、南宁、黄冈、哈尔滨等考区要求一类文“立意深刻”或“立意新颖、深刻”,绝大多数考区强调二类文必须做到“中心明确”。 ——黄琼 近几年,话题作文已经成了中考作文的主流,它打破了体裁的限制,减少了审题障碍,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但获得高分却很不容易。如何才能使你的作文在考试中独占鳌头,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宋芝文
编辑推荐
资深阅卷组长精解高分作文写作细节,邢岩梅、李志林、罗小军、黄琼、宋芝文。 写作大家讲谈作文写作原理 命题专家倾情坦露命题思路 直击中学应试作文写作误区 点拨作文写作临场发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