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李文菊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本书选录了人教、鄂教、苏教、语文S、北师大共5个版本1-1 2册小学语文教材中全部的古诗词,按年级排序。《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与教材同步·小学1-6年级适用)》在所选古诗词下面编排有“作者简介”、“注释”、“译文”、“赏析”四个部分。《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与教材同步·小学1-6年级适用)》注释力求准确简明,译文力求通俗准确,精美凝练。赏析部分力求抓住诗词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以便于帮助广大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书籍目录
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一年级上册 山村 画 静夜思 咏鹅 画鸡 悯农 登鹳雀楼 夜宿山寺 梅花 古朗月行 江南 咏华山
锄禾一年级下册 春晓 村居 所见 小池 咏柳 悯农 绝句(迟日江山丽)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春游湖 早发白帝城 宿新市徐公店 锄禾 悯农 江上渔者 古朗月行 登鹳雀楼 风 静夜思 鸟 春夜喜雨 赠汪伦 长歌行(节选)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山行 回乡偶书 赠汪伦 游子吟 望庐山瀑布 长歌行(节选)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附录
章节摘录
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变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喜人的收获景象,用“春种”和“秋收”表现农田的巨大丰收。然而诗人的写作目的并不是着眼于收成,而是要唤起读者联想:时令推移、农活更换——让读者体会农民累月劳动的辛勤。
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那就是:“四海无闲田”,再度强调了丰收的盛况。我们可以想象:“一粒”能够收获“万籽”,四海之内遍地黄澄澄的谷穗,能够收获多少“万籽”啊!这就使下文的反诘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农夫犹饿死。”一个“犹”字,发人深省:这就是那些终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们得来的最后结果吗?从春种一粒到秋收万籽,劳动者需要付出多少血汗才得以实现?四海无闲田需要多少劳动者付出繁重的劳动?可是为什么农民却落了个饿死的结局?这么好的收成年景尚且如此,那么大荒之年,农民的命运又会如何?到底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答案是很清楚的。然而诗人却把答案留给了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寻找,去思索。
全诗以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表达了诗人深沉而真挚的“悯农”之心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愤慨。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显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编辑推荐
古诗词教学新参考
帮助教师教学
帮助家长辅导
帮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