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箭郝岩,王传珍 著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冷箭》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共和国往事:1952年,全国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西南地区监狱人满为患。为保卫胜利果实,捍卫新中国,为缓解当地政府压力,一支堪称中国第一支劳改公安部队的特殊部队,在没有高墙电网,警力和装备都极有限的条件下,押解上千囚犯西进新锦屏,在荒无人烟的新锦屏建起监狱农场。在艰苦卓绝的押解途中和建设新锦屏监狱的过程中,我方既要保护和教育改造这些囚犯,又要时刻防范国民党残余和土匪武装的偷袭、劫狱。内鬼与外敌频频勾结、密谋策划,随时随地准备越狱、暴狱。
  剧中,既有我中有敌、敌中有我的扑朔迷离,又有暴狱和反暴狱斗争的残酷和惨烈,贯穿始终、充满诡谲色彩的无间道人物和特殊背景下奇异的剿匪情节,紧密地围绕在暴狱和反暴狱的主干链条上,充分体现了“明枪易躲,暗(冷)箭难防”之含义,使这个同样是讲述冈徒、监狱和匪事的故事显得新鲜而又与众不同。

  作者简介

  郝岩,大连晚报记者、编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连电影家协会理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作品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约600万字。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涉足影视剧创作,主要编剧作品有电视剧《红帆》《爱情二十年》等,电影作品有《45°天空》《大声歌唱》等。王传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编剧,影视制作人,曾供职于大连《海燕》文学月刊社、大连电视台。担任制片人制作的电视剧有《太阳小队》《你好,西拉沐沦》《雷锋的死与我有关》《红帆》《完美的世界》《离婚女子驿站》《老嘎包村记》等,担任执行制片人制作的电视剧有《趟过女人河的男人》《冷箭》等。

  书籍目录

  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第七集第八集第九集第十集第十一集第十二集第十三集第十四集第十五集第十六集第十七集第十八集第十九集第二十集第二十一集第二十二集第二十三集第二十四集第二十五集第二十六集第二十七集第二十八集第二十九集第三十集《冷箭》拍摄花絮《冷箭》部分主创人员评论且算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宁嘉禾声音低沉地:“今晚在想这事的还不光是我们牢房的几个。”裘双喜:“人越多越好,人一多,像潮水一样铺天盖地往外涌,让他们顾此失彼忙不过来,我们正好趁乱……”宁嘉禾轻声而坚决地:“不!我们今晚只看热闹,按兵不动!”裘双喜和另几个囚犯惊异的目光看着宁嘉禾。苟敬堂也停止了挖墙洞,回过头来不解地看着。裘双喜:“你什么意思?”宁嘉禾不作理会。裘双喜:“这可是大伙精心策划了很长时间的计划……”宁嘉禾:“正因为如此,更不能急于求成功亏一篑!”裘双喜:“宁总指挥,我怎么就听不懂你说的话,什么叫急于求成功亏一篑?我是个粗人,我就知道,今天晚上我们一定要趁着老天爷的掩护,离开这该死的鬼地方!”宁嘉禾紧咬着腮帮子,望着窗外一声不吭。雨,越下越大……1—5野外外夜(雨)泥石流哗哗地流着,电线杆根基的泥土正在快速流失,电线杆倒下,随泥流而去……1—6军分区会议室内夜(雨)会议室里正在召开紧急会议,但参会的除军分区程部长和高参谋之外,只有刘前进、彭浩和文捷三个人,所以会议室里显得有些空旷。程部长正在讲话:“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以来,我们集中打击了一大批压在人民头上的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有效地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现在,全国各地羁押的反革命犯和普通犯,已超过百万,各地监狱拥挤不堪,安全隐患很大,给我们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毛主席和党中央指示:为了改造这些犯人,为了解决监狱的困难,为了不让判处徒刑的犯人坐吃闲饭,必须实行惩办与改造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全国公安会议精神,中共中央西南局决定在滇东开办新锦屏劳改农场,将西南各地几个大城市,包括我们云南的几个市地、专区关押的数万名罪犯押解到新锦屏进行劳动改造。你们一支队是整个大西迁行动的开路先锋,要先行一步。”刘前进:“这个行动什么时候开始?”程部长:“根据西南局首长指示,你们只有三天的准备时间,三天后必须上路!”刘前进惊呼:“三天?!这也太……”突然一个炸雷打断了刘前进的话。刘前进情不自禁起身走到窗子边向外看着。刘前进:“这鬼天!再这么下几个时辰,我们那个破监室非泡塌了不可。”文捷:“是啊,只能容纳三五百个犯人的监室里塞着上千囚犯,那可没几个是安分的,要是监狱一倒,狱墙一塌,会出大乱子啊!”刘前进:“程部长,这会议能不能明天再开,我担心……”高参谋:“正因为我们现在的监狱里有这许多的隐患,才更显出党中央毛主席作出这个监狱大西迁决策的英明。大家还是安下心来,把这个会开完。”程部长:“高参谋说的对,正因为监狱方面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才更显得这次大西迁行动的紧迫性。这会议要是延期,你们的准备时间就更紧了。咱们长会短开,抓紧时间。”刘前进和文捷回到座位上。程部长:“我先说说中央和西南局决定这次监狱大西迁行动的路线图吧。”说完他站起身,“刷”地拉开墙上的一道布幔,现出一张硕大的地图……1—7野外外夜(雨)报信的马大虎在泥泞中跌倒爬起,艰难行进……1—8军分区会议室内夜(雨)程部长拿着讲解棒:“你们要去的新锦屏,这里是个地质地极为特殊的高原湿地。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曾经关押过革命志士。从地势上看,这个地区也非常独特,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是个天造地设的大监狱。”刘前进边听边摇头。程部长发现刘前进在摇头:“刘前进,有什么想法直接提出来,别在那摇头晃脑。”刘前进不假思索地:“对党中央西南局做出的这个大西迁决策我没有二话,坚决拥护!但我有个请求。”程部长:“什么请求?”刘前进:“我那监狱里关押着一千零九名男女囚犯,我可以带走一千零八名,唯独那个国民党云南游击总指挥宁嘉禾必须得留下转到别的监狱去。”彭浩:“为什么?”刘前进:“因为他是唐静茵的丈夫!”彭浩低声问文捷:“唐静茵是什么人?”文捷:“是盘踞在这一带活动非常猖獗的土匪司令!”刘前进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这新锦屏的确是个建劳改农场的好地方,可从我们这里到新锦屏好几千里,沿途地形十分复杂和险峻,没有现成的道路,更没有高墙电网,那一千多囚犯显然不会老老实实跟着我们游山逛水。如此长的路途,如此长的时间,又如此松散的看管条件,随时都可能发生囚犯逃跑滋事的情况……”高参谋接过话头:“你不想带着宁嘉禾这个累赘,是怕路上受到她老婆的武装骚扰?”刘前进:“我想排除一切可以排除的不利因素,把困难降到最低程度。”彭浩:“不就一个土匪婆吗?你当年在东北战场上出生入死,可从来没听说你怕过谁。”刘前进:“可这不是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我们的行军包里装的也不光是子弹、手榴弹,还有一千多名长胳膊长腿又满肚子坏水并时刻都想着逃跑的大活人!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一定会给你闹上一出!要是其中再有个会吸引土匪武装来骚扰的累赘,麻烦就更大了!”大家的目光聚焦到能拍板定案的程部长身上。程部长重重地吸了几口卷烟,对高参谋说:“给我接通西南局首长电话,我向上级反映一下前进同志的意见。”高参谋:“是!”起身离去。程部长也起身跟着走出了会议室……1—9监狱外夜(雨)“赦!赦!赦……”囚犯们有节奏地越喊越来劲,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王友明、马大虎和持枪相对的战士们一个个神经紧张,甚至有人打起哆嗦……

  后记

  《冷箭》这部剧的问世不太顺利,如果不是后来因为俞胜利老师大胆提出将这部剧写成一个反特悬疑剧,它可能还仅仅是停留在一个过于主旋律的平常故事里,至今也会和三四年前一样仍然是躺在纸上的一堆文字。在和王老师翻天覆地去编织一个个谜团的那些日子里,虽然煎熬不断,却也有快乐相伴。只是现在回想起来。才多少会为当初的大胆领命感到后怕。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可以在开篇的时候就把剧里的最大悬念吊起来,然后抽丝剥茧去讲故事。一部三十多集的电视剧要这样去设局,分明就是编剧在自找苦吃。感谢原编剧黄越勋、孟繁兵两位前辈打下的底子,为后来的故事演绎提供了舞台,让我们完成了俞胜利老师交给的一个“特别任务”,甚至还能够让制作方有点意外的惊喜——据媒体报道,“《冷箭》曾被看片的十几家卫视全部打分为A,最后,央视用了一个工作日拍板高价抢购这部剧,这种‘超速度’以往是罕见的,央视对《冷箭》的收购价甚至超出了《人间正道是沧桑》、《闯关东》等以往电视剧。”至于后来《冷箭》的播出,更是频频爆“冷”,据说先被定为明年央视一套黄金档的四部备选开年戏之一,后来突然又被紧急征调到央视一套从10月2日晚开始播出,《新闻联播》更是在10月1日和2日进行了推荐。而因为首播时引发的观众热议,又从10月19日开始在央视八套黄金档重播,这在央视也算开了一个先例。更让人奇怪的是,居然同时还有四家卫视这期间每天以10集的速度连播。至于几十家地方台的播出状况,则已经无从考证……《冷箭》毫无章法的万箭齐发,让我们自己也莫名其妙。后来引发的各种争议,也让我们觉得意外。大家看到的《冷箭》,短长优劣都摆在那儿了。决定其“优”“劣”的因素实在太多,想说的还是句老套的话,电视剧确实不是一两个人的活儿。《冷箭》对于王老师和我来说,都有着特别的情结。没有王老师长达十年之久的坚持和坚守,这部剧肯定不会有现在这样一个结果。就像黄越勋老师说的,现在的《冷箭》他都认不出来了,没有老王,这部剧肯定瞎了。我与王老师相识20多年,我知道这是他费心熬神最多的一部剧,从剧本谋划到写作,再到在云南的前期拍摄,他付出的心血超乎想象,更多拍摄之外的事情更是令他心力交瘁,让人想起来都觉心痛。让我记住的还有2008年2月3日这一天。头一天的深夜,妻子分娩在即,我这边还坐在电脑前为最终的完成剧本做最后冲刺,王老师一遍遍地来电话督促赶紧上医院,不能再耽搁了。完成了最后一个字再用E-mail把剧本发走,已经是凌晨2时30分了。儿子9个小时后哭声嘹亮地来到这个世界,俞胜利老师说这一天我生了两个“孩子”,我却在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后怕。王老师在成为“影视人”之前,是正儿八经的文学杂志编辑和正儿八经的小说作家,通过小说结识他的时候,我还在上高中。因为王老师后来进了电视台开始“触电”,我才有机会跟影视结缘,除了编剧,还给王老师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做过策划、宣传、写歌,现在想想,真是觉得自己胆儿够大的,当然,他的胆儿更大。一位自诩懂点易学的朋友说,我的命里会遇上两位“贵人”相助。我觉得他说的不准,因为到现在为止,我已经遇到了太多的“贵人”。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两年前的《暗算》,今年初的《潜伏》,应属两朵奇葩!眼下,又有一部《冷箭》带着它独有的气息追上来了,与前两部摆在一起毫不逊色,称它们“荧屏三枝梅”毫不为过!
  ——央视金牌制片人 俞胜利《冷箭》中上千名囚犯迁徙,规模之宏大,斗争之复杂,这在以前的反特悬疑剧中是从来没有过的。
  ——CCTV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 张海潮

  编辑推荐

  《冷箭》:反特+悬疑+爱情这样的模式,决定了这是部好看的作品,全剧以中国组建的第一支监狱部以先遣队押解重犯进行大迁徙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暴狱和反暴狱的反特谍战悬疑故事。充满诡谲色彩的无间道人物,遍布悬念谜团的局中局情节,谍战大剧,全国热播,与《暗算》《潜伏》并称“荧屏三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