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意主义戏剧冉常建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作者自幼有扎实的专业戏曲表演艺术实践,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过戏曲表演,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师从黄在敏先生攻读了戏曲导演学的硕士学位,1996年在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攻读戏剧戏曲学博士学位,研究戏曲导演艺术理论。

  作者简介

  冉常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博士后。获得过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称号。曾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京剧表演奖、省部级戏曲导演艺术奖。发表学术论文数十万字,出版专著《兼容与嬗变:新时期戏曲导演艺术》。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一、表意主义戏剧的内涵(一)表意——中国戏曲的哲学之源(二)神似——中国戏曲的美学之根(三)表意形式——中国戏曲的艺术之体二、戏剧假定性(一)假定性是戏曲的艺术法则(二)假定性是表意主义戏剧的艺术特征三、意象思维(一)提炼立意(二)构思心象(三)创造意象第二章 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一、传奇性故事情节(一)古代生活题材的演义化(二)现实与梦境的奇妙融合(三)超自然的魔幻世界二、即离性演剧方法(一)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二)间而不离的审美评判(三)跳出跳人的多元交流三、表意性舞台形象(一)戏剧环境的表意性(二)人物意象的表意性(三)演员情感的表意性(四)舞台动作的表意性第三章 中国戏曲的创作方法一、变形传神的含义(一)传神的含义(二)变形的含义二、变形传神的目的(一)变形传神体现出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二)变形传神体现出对神似的追求(三)变形传神体现出对形式美的追求(四)变形传神体现出对形神兼备的追求三、变形传神的创作方法(一)离形得似(二)炼形完神第四章 中国戏曲的表现形式一、表意形式的意象性(一)意象的含义(二)意象的种类二、表意形式的假定性(一)假定性动作的含义(二)假定性动作的戏剧功能(三)假定性动作的创作方法三、表意形式的歌舞性(一)歌舞动作的艺术特征(二)歌舞动作的基本元素四、表意形式的程式性(一)程式动作的含义(二)程式动作的艺术特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人物意象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了占据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封建时代,儒家文化不仅在社会和政治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而且还渗入国民的血液中,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儒家文化依据道德准则,对人做出不同类型的价值判断。比如说,把人及其行为划分为善(君子)或恶(小人)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包含着各自不同的人格和精神境界,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在儒家思想的强大影响下,戏曲演员也顺从了这种“主流”意识,并在戏曲舞台上塑造了许多类型化人物。戏曲演员在塑造正面人物时常用仰视的表现方法,使人物的道德品质尽可能完美;在塑造反面人物时则用俯视的表现方法,使人物的道德品质尽可能卑劣。戏曲演员塑造道德品质恶劣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从反面来衬托正面人物美好的道德情操。反面人物的道德品质越恶劣,越能以恶衬善,以丑映美,使正面人物的道德品质显得更加完美。如在秦桧的衬映下,岳飞忠君报国的思想更加高尚;在潘仁美的对比下,杨继业的爱国情操更加感人。戏曲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行当。随着舞台上人物性格和心理特征的日益复杂,戏曲行当的划分也越来越细致。行当既是塑造意象化人物的结果,又是创造意象化人物的基础。每一个行当都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不同的行当对应着不同类型的人物品格和精神气质。

  后记

  我从八岁开始练习戏曲基本功,十二岁进入山西省京剧院学习京剧表演艺术。在三十多年的戏曲生涯中,表演了二十多个戏曲角色,导演了十余出新编戏曲剧目。从热爱戏曲艺术实践,到探索戏曲理论体系,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像浩瀚宇宙中神秘的“黑洞”,以其巨大的能量深深吸引着我的心灵,激励我去揭开“黑洞”的谜底。在探索戏曲理论体系的艰苦旅程中,心灵之光渐渐照亮了“黑洞”,一种豁然开朗的光明境界呈现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当进一步审视时,才感到“黑洞”是那样幽深、那样广阔,竟然有许多地方是心灵之光无法照射到的。但我希望,本书的问世能够成为探索戏曲艺术的一个新起点,并为未来的戏曲研究开启一扇新的闸门。中国戏曲是人类三大古老戏剧之一。由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已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只有中国戏曲还保持着生命力。出于对古老戏剧文化命运的担心,从1993年到2003年,我利用十年时间潜心撰写了《兼容与嬗变——新时期戏曲导演艺术》这本专著,细致地研究了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缺陷,及改革戏曲艺术的原则与方法,意在总结新时期戏曲艺术的创新经验,为中国戏曲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使古老戏曲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继续保持生命活力。

  编辑推荐

  《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科研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北京市教学创新人才项目资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