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者的地平线罗旋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败者的地平线》内容简介:二十五年前,日本最大的电子集团——水名集团的总裁水名浩司的长子,在一场晚宴上杀死了一个小婴儿。事件被警方以“意外事故”定性结案。十五年后,水名浩司在一起空难中遇害。仅仅相隔一个月,水名浩司的前妻在大阪的一家高级酒店的客房中被杀害。半年过后,水名浩司的私人律师惨死在自家的别墅之内。二零一零年,经营状况良好的水名集团,突然在美国陷入了一场足以使之破产的诉讼纠纷。而最有动机报复水名集团的人,却早在多年之前“自杀身亡”。警方经过了十年的调查,至今无法锁定凶手。
作者简介
罗旋,女,1985年生,湖南长沙人。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毕业,法学博士,纽约州律师,任职于世界银行。热爱推理小说,却常常只被案件中的“恶人”吸引。一直想要写出属于他们的有趣故事。
书籍目录
自序引子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终章尾声世界终止之地跋:平行世界与矛盾螺旋
章节摘录
版权页:那天田中智宏和往常一样被困在空无一人的值班室里,无所事事。与东京大阪那些大城市不一样,在长崎县这种人口并不密集的偏僻小城,政府没有财政预算专门雇人来处理报警电话。当然,也没有那个必要。因为这里安宁得如同已经被坏人遗忘了一般。也正由于此,大半夜等候不知何年何月才会响起的报警电话的任务,都被交给了每一年刚进警局的新人。今年,正好是田中在长崎警局的第一年。窗外逐渐转亮,过程却因为浓雾的关系缓慢而暧昧,如同浸泡着万物的黑墨水被一点一点稀释淡化。田中百无聊赖地趴在桌上,下巴抵着桌子打了一个大哈欠。他想起前两天还听同僚们谈论,进入平成之后,县内唯一一起被全国新闻媒体广泛关注的犯罪事件,居然要往回推算到十七年前。那是平成六年发生在长崎县高浜町的一起绑架案。可是,即使是那起案件,由于嫌疑人不是本地人,长崎县警局也只能乖乖地将主导权交给东京警视厅,自己在一边打打下手。听到这件事让田中深感失望,他觉得,选择在老家当警察是个绝对的错误。时间是早上六点,为了对抗睡意,田中翻开手机,调出了晨间新闻。不出所料,头条又给了美国法院正在审理的水名集团的行贿案件。这桩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官司,不但将日本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水名集团卷入了空前的信任危机,还一度震动了刚刚组建的谷协内阁。尽管十个月以来,媒体都在孜孜不倦地追踪报道着案件的审理进度,田中对于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依旧是茫然不知。正在他准备换台的时候,突然响起的尖锐的电话铃声让他大脑一整胀痛。百无聊赖被扯破,他竟然感到一阵紧张。那个时候水名电子虽然年轻且规模不大,但是却在电视机的关键零件——晶体管——的制造技术上远胜过他的竞争者。水名启介在公司面临毁灭性打击的时刻,意外结识了当时任职于通商产业省电子工业部的日向诚一。对于水名电子来说,这个固执又纠缠不休的年轻宫员,却是实实在在的再生之神。日向诚一并不希望水名电子这类规模小的电视机生产商,因为得不到通产省的资金援助而就此倒闭。作为通产省的官员,他的目标是让这些小型公司转型去生产别的电子产品。那个年代,“电子计算机”对于日本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尽管美国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计算机生产商。日向诚一敏锐地意识到,电子计算机将成为未来高科技产业的领导力量。由于晶体管是构成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在认定水名电子具有研制电子计算机的能力之后,他开始游说水名电子放弃电视机,转而研制电子计算机。在水名启介看来,研制计算机对于一个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企业来说。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况且,即使研制出来,等到投入市场获得回报,这之间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曲折。但是他凭借自己在电子设备领域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仿佛与生俱来的胆识,认识到电子计算机的巨大可能性。况且,当时的水名电子如果失去通商产业省的支持,即使固执地继续生产电视,也不可能有生路。于是,在日向诚一的主推下,通产省和水名电子共同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日本国产电子计算机的研发之路。将通产省与水名电子的密切关系公之于天下的,是昭和三十五年的计算机市场开放风波。东京承办了1964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对于急于走出战败阴影,重新站上国际舞台的日本来说,是个向世界展示日本全新的一面的重要机会。而走出战败阴影的标志之一,在当时的首相池田看来,就是恢复日本因为战败而被迫抛弃的航天工业。
后记
平行世界与矛盾螺旋2010年的夏天,我辗转颠簸于华盛顿、北京、长沙、和纽约之间,切肤承受着,由时差、气候、语言、和族群的巨大差异,给生存状态带来的责问和不安。这种责问与不安,从大学时期开始,就一直伴随着前行的脚步。如同被时间催促着,慌忙之中便认定了,答案必定在前方的某处。而现在没能找到,一定是因为自己走得还不够远。“地平线的尽头,是否就是足够远的地方呢?”写下这个故事之前,我是这样问自己的。而现在我认为,这个问题无解。因为题干本身,就已经过于任性和理想主义。在生活面前,显得如此的幼稚和无力。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纽约,恰巧赶上了纽约多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临时住所的狭小房间里没有空调,小说的很多情节,都是在身体快要融化的状态中,闪现出来的。我实习的地方,在曼哈顿下城区,而住所,在皇后区。因此,每天都会在来回的地铁上,花费大量时间。唯一能够做的事情,便是阅读。网购回的很多日文小说,由于只能依据简单的介绍做出选择,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那么讨人欢心。但是,却也足够通过阅读它们,暂时将自己与周围的嘈杂拥挤隔离开来。常常惊觉之后抬头,发现门外已是目的地月台。白天的工作,是纠结于一切对法律定义的技术性曲解,和社会性辩解当中。一个案子进行到最后,早已脱离了深陷其中的当事人,忘掉了寄托在里面的利益。留下的,只是如何把一个理论,一个理解,狡辩得让对方无话可说。我始终相信,生命、生存、生活状态,这些东西不论用什么形式去装饰和改变,始终充满了矛盾和意外。不论是大隐于市,还是曲高和寡,都会被生活不经意间抛来的残酷或平凡击中。连辩解和挣扎的余地都没有。所要做的,也只是在坦然接受,和固执抗争中,做二难选择。这个夏天,在大都会博物馆里耗掉了太多的时间。流连在公元前雅典的陶器壁画,亚历山大时期的青铜盔甲,罗马帝国的雕塑建筑之中。然后从拜占庭和塞浦路斯,沿着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往上进入文艺复兴的浪漫主义,和十八世纪开始的极尽奢华。欧洲历史是一条有迹可循的大路,一路往回就能体会到俯瞻世界的兴奋。而埃及文化是从未照面也不知身份的陌生人,只能站在它面前目瞪口呆,任凭话凉在嘴边,就是说不出来。但是,他们都很壮丽迷人。因为,他们是平行世界里的天堂。博物馆里最大的展示厅,面朝中央公园的一整面墙都是玻璃。外面的绿生机勃勃。展厅内有一座完整的古埃及寺庙,是当年埃及政府馈赠给美国的礼物。为了感谢美国在修建阿斯旺水坝时,为搬迁拉姆西斯二世神殿做出的贡献。寺庙只占了大厅不到一半的面积,但是整个大厅都给了他。常常在那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看着苍老的褐黄色外壁上,整齐诡异的雕刻图案。那是千年前的某一天,某群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的人,一毫一厘打磨出来的作品。是真实的故事,是被尼罗河水抚摸,被炎热风沙磨砺过的历史。说的人早已不在,而故事残存。对于我来说,小说有着同样的功能。是另一个平行世界。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疑问,却能够在那个世界里坦白。而自己写的故事,是照着镜子自省。用一种隐晦孤独却无法躲避的方式,将自己的残缺和窝囊照得一清二楚。每一段自省,都是一个虚假的结束和另一个虚假的开始。因为生活以一种无法抗拒的方式循环渐进着,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任凭你娇贵,不容你娇贵。五月初在杜勒斯国际机场的候机室里,敲下小说的第一字。这期间,由于初衷只是“自娱”,对于写作也着实手生,一度没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这么看来,我对于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如自己所想地那么执着)。但是,董晓每日如催稿一般的“下一章呢”,在后期,成为了我最直接的动力。经过北京和长沙的短暂辗转,纽约夏日的漫长白昼,最后在华盛顿的夏末干燥空气里,终于是结束了。问题的答案依旧是没有的,自己反倒不再疑惑。那些缠绕如藤蔓一般的形而上,就让它们留在平行世界里好了。在现世,我们也只能脚踏实地地,去磨生活中的每一寸平淡与繁琐。矜矜业业地折磨自己,也许就是自己在某一个瞬间,得以逃到那个世界里去的借口。我想,面对生命中诸多无法跨越的障碍,和无法释怀的失败,我们还是要知难而进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坐以待毙,更加让人绝望不安的了。我一直在逃,却也一直在战斗。而在那个世界里,水名来岛从来没有逃跑过。哪怕他的结局,在一开始就没有了悬念。这么说来,“小说”还是很好的。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只是从来不觉得整个世界与自己有任何关系,除了来岛。”——浅田未步“我只是想生存下去而已。”——水名来岛
编辑推荐
《败者的地平线》:具有颠覆性震撼的叙述性诡计。以“动机”为借口,将“恶”的文学审美发挥到极致。随着真相揭开的,顷刻降临的崩坏感,给你打开前所未有的推理之门。那是段黑暗得近乎甜腻、扭曲得近乎魅惑、背德得近乎醉人的时光。那是恶人们的舞台,败者们的旅途,是地平线上的离岛。贪欲是它的桂冠,杀意是它的注解。在真相败露之前,两人却只能一起去看世界停转之地的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