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岁的男子汉曹阿娣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小主人公曾浩是个有主见、热情、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好孩子。他才八岁,他总想去帮助别人,总想要当英雄,和坏人作斗争。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以孩子的视角告诉人们培养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正常孩子,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以及有知识的父母的引导。

  作者简介

  曹阿棣,笔名曹阿娣,湖南省湘阴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她当过知青,当过教师,后来在教育机关工作多年。 曹阿棣从小爱读书,和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1997年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常有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已经出版了长篇小说《小镇上的女人》、《不是因为爱情》,中篇小说集《学苑内外》,少儿作品《姐姐的花书包》、《好爸爸坏爸爸》、《背着书包舞蹈》、《扯谎》等等。 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湖南省教育电视台曾联合举办了“曹阿娣作品研讨会”。湖南教育电视台做过“曹阿娣的教师情结”专题报道,《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作家与生活》、《理论与创作》、《文坛艺苑》、《岳阳晚报》等报刊杂志曾对她和她的作品作过评介。 曹阿娣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童心、爱心、童趣引起少年儿童们的共鸣。她和孩子没有距离的儿童文本也符合儿童口味,因而她的作品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不少小读者写信给她,要和她交朋友。《小溪流》杂志全国小读者投票活动中,她得票数居第二位。 目前,她还在继续为孩子们创作。

  书籍目录

  一 我是小小男子汉二 胆子是怎样变大的三 妈妈不喜欢三叔四 欢乐的星期六五 头脑简单的三叔六 三叔的朋友七 恐怖的夜晚八 智斗罪犯后记

  章节摘录

  我今年八岁了,再不是懵里懵懂把手机往水里扔的娃娃,我知道那样会把手机弄坏。也不是幼儿园里鼻涕都要老师抹的小朋友,老师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就要自己擦干净。我是二年级学生了,我懂得好多事。大人说我也算个男子汉了。 我已经认识好多字,我会背唐诗,会读课文。会做乘法的数学题,不信,你出道题给我做,比如苹果多少钱一斤,你买了多少斤,要付给超市多少钱,我张口就来,这很简单,不就是运用乘法口诀么。我还会写爸爸妈妈的名字,会写家里的地址。出外我能看懂路标,单位名称。 就连高科技的东西我都会。像我们家的电脑,除了爸爸,就只有我能在上面玩游戏,爷爷都不会。我爷爷可是老大学生,高级工程师。不过,妈妈说在电脑上玩游戏不算本领,而且,一个星期只准星期天玩两次,一次玩半小时。 我最爱和爷爷奶奶在一块儿,无论大小事,只要我做成功了,爷爷奶奶总是表扬我:“不错,我们家小男子汉就是能干。” 这话我爱听,说多少遍我也爱听,百听不厌,心里比爷爷奶奶送我巧克力还甜,别提多美了。因为我从小就崇拜那些抓坏蛋的英雄,长大了也要做个英雄。英雄都是男子汉。爷爷也知道我的心思,他这样说是为了逗我高兴。 那天,电视遥控器的程序被谁按乱了,爷爷奶奶两个人按了半天,就是找不到电视节目,是我三下两下就帮他们弄好了。爷爷高兴地伸出大拇指在我面前晃:“我们家小男子汉真了不起,比我们强多了。”连当过高级工程师的爷爷都佩服我,我真的算个人物了。 爷爷的手机是爸爸送的,是苹果牌的高级手机。上面的功能很多,可以照相,可以录音,可以上网玩游戏。可惜爷爷不会用,但是我会用。只要爷爷来了,我就要爷爷把手机给我玩。 有一次,爷爷来了,和爸爸妈妈说话。我照例问爷爷要手机玩。爷爷掏了半天口袋,找不到手机,急得团团转,奶奶也埋怨他老是丢东西。 我用家里的座机打爷爷的手机号码,听到手机在爷爷里面衣服的口袋里响,原来爷爷见天冷,加了一件外衣,却忘记把手机掏出来。手机找到了,爷爷由衷地佩服我说:“我家浩浩不但勇敢,而且聪明,这样的办法我可想不出来。要不是他想了这个办法,我今天再找几个小时也找不到手机,谁会想到在自己身上。” 虽然这个办法不是我发明的,妈妈用过这个办法,我这是学过来的,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这个办法虽然妈妈用过,但现在是我想起来的。 我在家里也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家里有关我的事,爸爸总是郑重其事地征求我的意见:“浩浩,这样行吗?”要是我不愿意,他们就放弃。 就是不关我的事,如果我在旁边,他们也会问我:浩浩,你说这事应该怎么办?特别是爷爷奶奶,对我是言听计从,从不和我唱反调。 只有我妈妈有点讨厌,她老是把我当成幼儿园的小朋友,一件事要交代几遍。我去上学,她追在后面说:“放学了,直接回家,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跟陌生人走。” 讲多了讨厌,我头都不回走了,让她对着我的背去吼吧,反正背上没长耳朵。 爷爷奶奶和三叔住,没有和我们住一块儿,爸爸妈妈出去办事,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妈妈总是交代我:“不是爸爸妈妈叫门,不要开门。” P1-4

  后记

  曾浩是个有主见、热情、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好孩子。他才八岁,他总想去帮助别人,总想当英雄,和坏人作斗争。 这样一个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正常孩子的成长,靠的是和谐的社会环境,科学规范的学校教育,有知识的父母的引导。 外国的专家学者认为,不管是多小的婴儿,他都拥有感觉和知觉。他们有一种创造的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他能利用他所处的环境,在他的内心构建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精神世界。他们的这种本能能够使他们做出适应环境的事情来。 当你把一个从未做过游泳训练的婴儿放进水里后,他会下沉。当他的鼻子和嘴巴呼吸不到空气,他感到生命受到威胁时,就会本能地,无意识地划动双臂和双脚,使自己浮出水面。 当一个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火的时候,他靠近火炉,感觉到炉火炙热逼人时,他会不自觉地退避三舍,离开火炉。也有孩子没有发现火炉烫人,去摸了它,乃至受伤。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他都会把这件事存入记忆,下次再不去摸火炉。 他们就是这样从一无所知,慢慢地去感知环境,了解环境,了解世界。 所以说,孩子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正常的情况下,这种内在的潜力一直维持到他成长成为一个自强、自信、自立的人。 但这种潜力有时会受到外来干涉,使之蜕化或减弱。 比如:有的祖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娇纵和惯养孩子,孩子的一切事物,不管巨细,全由大人包揽。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在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行,自己干不了这些事,必须依靠大人。他也就干脆听从大人的摆布。久而久之,他滋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不敢面对生活,不敢面对除了亲人之外的任何人。 浩浩的姥姥就是这样溺爱孩子的。所以浩浩由于不自信而出现了胆小的毛病。他要老师抱着才有安全感,他不敢和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交往,不认识的阿姨摸他一下,都可以吓得他大哭一场。 好在幼儿园的老师及时发现他的毛病,(“你们家浩浩是个男孩子,那样胆小,少见。这主要是你们从小什么事都要替他包干,他对自己缺乏自信,离开大人,他就没有安全感。”)并和家长一道做了一些补救工作,对他进行了一些增强他的自信心的训练,对他施行个别教育,让他了恢复了自信、求知的天性。 别看幼儿园老师看似无所谓的表扬: “我为什么要浩浩检查你们的手呢?因为他最爱干净,他的手冼得最干净。”她把我的手举起来给大家看。 “我知道,你唱得非常好。你上去试试,保证大家都会称赞你。” 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肯定,对他能力的肯定,这种肯定能够唤起他内心深处要强的心理,树立了他的自信,他的潜意识在告诉他:我比其他小朋友洗得干净,我的歌唱得好。于是,他的胆子大起来,敢于面对其他小朋友。 家长的表扬也恰到好处,爸爸说: “其实你并不害怕,你主要是和别人睡惯了。” 这就让浩浩思想上先入为主地存在这个意识:我并不害怕。使他有一个人睡的勇气。结果是,从那天晚上开始,浩浩一个人睡觉,不要大人陪了。 平常,家长有意识地让浩浩去问公园的阿姨,自己应该打什么票,让他接电话,多给他和别人接触的机会,浩浩终于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再不是胆小的孩子了。 孩子到了六七岁,就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结束了以游戏玩耍为主的生活,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很多孩子为自己成为了学生,来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而高兴骄傲。他朦胧中也意识到学校不是幼儿园,是个很重要的地方。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大多不到10岁,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重,对新环境、对身边的一切感兴趣。世界上,他们不懂的事实在太多。他们努力想弄明白,并且自己动手去尝试。但他们没有鉴别能力,有时的作为只能是盲目行动。 他们开始重视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他会很在乎老师怎样看他,家长怎样看待他,亲戚朋友怎样看待他。同学们怎样看他,思想开始形成初级自我评价的意识。 一事当前,他们主观上想按正确的方法去做,有时也会干一些自己认为对,但实际上是错误的事。不过他们不会坚持自己的错误,会很坦然地承认错误。他们认为做错了事是因为自己小,并不丑,改正就是了。他们不会像一些成年人一样为了面子去坚持自己的错误。 比如浩浩去翻栏杆,这是一件学校纪律不允许的事,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但是,浩浩在同学们鼓励的眼光下,在好胜心的刺激下,忘记了老师的交代。事后,老师批评他,在他不懂其中道理的时候,心里还有抵触情绪。当老师不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之后,他才认识到这个行为的危险性,认识到自己错了,他当众承认错误,而且保证下次不再犯。 这就表明,这个孩子的心理阳光,行为磊落。这是一个拥有健康心理的孩子的正常行为。 有时,老师的一次表扬,足以使他兴奋好多天,甚至会一辈子记住。老师的一次批评可以使他懊丧,打不起精神。所以,老师、家长在表扬批评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恰当的表扬,可以使他再接再厉,发扬优点。但过高或拔高的表扬,会让他混淆是非,产生错误概念。爷爷奶奶什么事都一味地表扬也是不好的,会让这些表扬贬值,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肯定他的主观意图是好的,只是做法上的错误。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要挫伤他的自尊心。老师一次严厉地、过分地批评,让孩子一蹶不振,从此振作不起来,毁了他一生的例子不是没有。 现在有人说,一双好的父母,胜过一百个老师。曾浩的家庭环境很不错,有一个愿意和他做朋友、平等对待他的爸爸。遇到曾浩不懂的事,爸爸总是耐心给他讲解。实在讲不清的事,他会告诉他,你将来长大了会懂(比如电的问题)。有一个严格要求他的妈妈,不准他吃巧克力,不准看电视,没收他的光碟。 家里发生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尽量让曾浩参与。就是三叔不光彩的经历,也详详细细告诉曾浩,并不隐瞒他,让他自己去辨别是非曲直。 曾浩的爸爸妈妈也注意家庭环境对曾浩的影响,他们不当着曾浩的面吵架,而且说好为了曾浩不吵架,有事好好讲理。 他们特别注意对曾浩能力的培养,上二年级就不接送他,使他受到锻炼。家长委员会组织活动,他们不能陪曾浩参加,就放手让他一个人去闯。 正因为这样,曾浩身心健康,有正义感,有责任感。遇到突发事件,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不但救了自己,而且立下了大功。 一个八岁的孩子,面对要卖掉他(他开始误以为),后来,弄清是要从他家勒索钱财之后,再杀害他的歹徒,紧张得发抖,悄悄哭泣。但他马上想到平常老师、家长的教导,告诉自己冷静下来,甚至与歹徒周旋,麻痹对方,再想方设法逃走。这时的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没有一点儿畏惧心理。 难能可贵的是,当他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弄开了绑他的不干胶之后,可以逃跑时,他并没有一跑了之,他想到如果歹徒跑了,警察叔叔会抓不到歹徒。他又冒着危险,把歹徒锁在房子里面。 从曾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要从幼儿抓起,从小学生抓起。 我们要充分调动孩子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不断感知了解社会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健全的人格,保持健康的心理,培养他们改造社会、建设祖国的能力。因为未来是他们的。

  编辑推荐

  《八岁的男子汉》由曹阿娣著,内容简介:我今年八岁了,再不是懵里懵懂把手机往水里扔的娃娃,我知道那样会把手机弄坏。也不是幼儿园里鼻涕都要老师抹的小朋友,老师说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鼻涕就要自己擦干净。我是二年级学生了,我懂得好多事。大人说我也算个男子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