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王实甫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有人把它与《红楼梦》并提,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双壁,是很有道理的。《西厢记》歌颂爱情,也赞美为争取理想实现而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精神。 剧中的老夫人是封建家长的典型。丈夫生前身居相国(宰相)要职,丈夫故去后她不仅要维护相国家庭的声誉,也要考虑儿女的幸福。她爱女儿,处处为莺莺考虑……
作者简介
作者:(元)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作家。生平事迹不详。他的主要创作活动当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与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相近,钟嗣成《录鬼簿》把他们归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列。所作杂剧可考者共十四种。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和《四大王歌舞丽春堂》三种。其中《西厢记》是元代杂剧创作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书籍目录
西厢记五剧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一折 楔子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五剧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西厢记五剧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 杂剧 楔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第四折附录一 莺莺传附录二 商调蝶蝶恋花鼓子词附录三 董解元西厢记
章节摘录
第一折(正末扮骑马引俫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著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人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行路之问,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弩箭乍离弦。【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入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为了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增强课文课程的现代意识,大力推进新型的学习方式,国家教育部分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教学、评估的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着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同原业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目标和基本理念都作了新的高速根据新的教改精神和课程理念,新标准对原有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较大的改动,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广大中小学生阅读。为此,我们编辑出版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丛书的书目均为新标准所指定。为了帮助学生阅读,我们在每部名著的前面都附上一篇导读文章,深入浅出地介绍该书的有关情况。
编辑推荐
《西厢记(增订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