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郭涤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本书以时间为经,以作品为纬,以点带面,精选中国戏剧(戏曲、话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从戏剧文学赏析的角度,以“剧情脉络”、“剧作家小传”、“剧作赏析”为体例,分别对每部剧作的结构编排、语言风格、悬念冲突、情境设置、剧作特色等予以介绍和评析。
本书分析得当,语言平实但不失理论深度。作为一本引导读者接触、领略和欣赏中国戏剧经典作品的入门读本,能帮助戏剧专业初学者、非戏剧专业的大学生和业余戏剧爱好者在阅读剧本时获得启发,从而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鉴赏戏剧作品。
本书适用范围广泛,除可作为师范本、专科和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外,还可为爱好中国戏剧的广大社会读者参考选用。
书籍目录
古代部分
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关汉卿:《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杨显之:《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
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无名氏:《包待制陈州粜米》
石君宝:《鲁大夫秋胡戏妻》
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
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
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
尚仲贤:《洞庭湖柳毅传书》
郑光祖:《迷青琐倩女离魂》
高明:《琵琶记》
周朝俊:《红梅记》
施惠:《拜月亭记》(《幽闺记》)
柯丹邱:《荆钗记》
无名氏:《刘知远白兔记》
徐(田臣):《杀狗记》
徐渭:《四声猿》
汤显祖:《牡丹亭》
高濂:《玉簪记》
徐霖:《绣襦记》
李开先:《宝剑记》
梁辰鱼:《浣纱记》
张凤翼:《红拂记》
李玉:《清忠谱》
阮大铖:《燕子笺》
朱(白寉):《十五贯》
李渔:《风筝误》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方成培:《雷峰塔》
现当代部分
丁西林:《三块钱国币》
曹禺:《雷雨》
曹禺:《日出》
曹禺:《北京人》
老舍:《茶馆》
郭沫若:《屈原》
田汉:《丽人行》
夏衍:《上海屋檐下》
胡可:《槐树庄》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
锦云:《狗儿爷涅檠》
陈子度等:《桑树坪纪事》
李龙云:《洒满月光的荒原》
杨利民:《大荒野》
何冀平:《天下第一楼》
章节摘录
版权页:《酷寒亭》写郑孔目迷恋妓女萧娥,娶她为妾,妻子为此气死。在郑孔目为官府送文书去京师期间,萧娥虐待前妻的孩子并与役从高成通奸。郑孔目回家后杀死萧娥自去官府投案,受高成迫害被发配往沙门岛服役。途中行至酷寒亭,为他往日救过的宋彬所救,杀死高成,同上山寨。剧中写到郑孔目与高成因争风吃醋而结怨,萧娥与郑妻争风气死后者、虐待郑孔目的儿女与人通奸种种情节,可见杨显之亦擅长于家庭剧。但《酷寒亭》在艺术成就上不及《潇湘雨》。剧作赏析表现男人负心的题材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诗经》中就有《谷风》和《氓》,到汉代有乐府诗《上山采蘼芜》,这种自发的民间创作到唐时一旦进入传奇文人的创作领域,加之说唱文学的兴盛,在质与量两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戏曲的民间性为此类题材作品的发达提供了更为广大的空间。进入科举时代以后,普通平民可以通过读书取仕进入国家政权集团。这类知识分子一旦得志,就往往可能抛弃原来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另娶高门,寻求仕途上的靠山;而许多权贵也希望通过儿女婚姻,笼络新贵,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因此造成许多婚姻悲剧。从最早流传在民间的南戏《赵贞女》到《张协状元》、《荆钗记》、《琵琶记》等,都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而此类题材的作品在南戏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元代杂剧中,《潇湘雨》则是现存剧本中唯一一部表现此类题材的作品。在《潇湘雨》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负心文人崔通这一人物形象,而这一形象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一步步展现出来的。崔通初见张翠鸾时还是一介儒生,临行前信誓旦旦地表示:“小生若负了你呵,天不盖,地不载,日月不照临。”可一旦高中,便抛弃了社会地位低微的发妻而另娶试官之女,以为攀附之阶。试官问他有婚无婚的时候,崔通“(背云)我伯父家那个女子,又不是亲养的,知他哪里讨来的,我要她做什么。能可瞒昧神祗,不可坐失机会”,以及作者对试官及其女儿充满讽刺嘲笑意味的描写,愈发衬托出他的趋炎附势。当翠鸾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他不仅不认翠鸾,反诬翠鸾为逃婢,让手下重责:“左右,你道她真个是夫人。那不于我拿翻.不与我洗拨,不与我着实打,你须看我老爷的手段,着你一个个去充军。”并嘱咐解差在途中将翠鸾害死。
编辑推荐
《中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