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构成与应用王文霞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本书是针对应用设计高年级学生的实务指导,国际同步传递设计创意与实践训练,涵盖了最具实效的设计构成原理分析。 书中含多项国际设计院校的著名课例分析,特别增设的一章“从课堂到工作室”,指导学生成功走向设计的社会实践。 本系列教程与以往已经出版发行的教材所不同的是,它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这套教程更加关注新兴专业、材料应用和多媒体设计实际操作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选题新颖,内容简要,语言畅达,兴例鲜活,具备了良好的教材物质。本套教材突出商业设计中广为应用的课程项目,针对应用设计专业高年级学生教学特点,从基础的“三大构成”原理切入到应用设计的训练指导,更强调教程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在结合国际同步教学形式,传授应用设计和实用知识之外,还注重对基础概念的实际演练,教程中大量实践课程案例,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帮助学生高质、便捷、迅速地掌握多项设计服务项目的能力。 当然,对广大设计专业人士和设计爱好者来说,亦为一套上好的自学自修参考读物。相信本套设计专业应用教程的问世,对促进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对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书籍目录
A 创意先导 一、意念为先 二、创意启发 三、视觉习惯的利用 四、表现方式的导入B 编排中的三大构成 一、平面构成要素 形的基本塑造 课题一:文字的点线面关系 文字的造型意味 课题二:文字的图形作用 图片造型的解构与组合 课题三:图片的打散与重组 版面造型 课题四:版面变化 空间造型 二、色彩构成与编排 形的塑造 感性控制 空间的调度 课题五:色彩感情 三、肌理构成的导入 材质肌理 文字肌理 课题六:文字肌理 图片肌理 课题七:图文肌理配合互动、C 编排形态构成 一、平衡与对称 二、对比与调和 三、节奏与律动 课题一:营造动感画面 四、变化与统一 五、传统视觉元素的运用 形态归纳 打散与重组 课题二:传统的现代表现 六、距离的影响 七、感性与理性D 界面设计的空间构成 一、界面分类 二、版面设计的空间划分 用骨骼线寻求帮助 课题一:统一的骨骼限制 视觉深度的营造 课题二:视觉深度的编排 课题三:以少胜多的编排 空间的延展 视线的引导 动作的引导 课题四:折叠式DM的编排 三、动作设计与包装编排 平面与立体之间 行为介入与导向E 从课堂到工作室 一、适应各种具体设计 二、站在客户立场上检验设计效果 三、让设计更适时
编辑推荐
尽管现代传媒方式越来越丰富,但编排设计始终是设计师必备的实务基础。本书结合出色作品介绍了基本视觉形态的编排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探索与创新。内容简要、语言畅达、举例鲜活,有益于提高读者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