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王保国 等 著作者简介、书籍目录、内容摘要、编辑推荐

内容概要

  本书分10章,系统地介绍了稳态导热、非稳态导热、对流传热、相变传热、热辐射、传质以及复合换热等传热学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对安全工程以及人机与环境工程中常遇到的传热、传质问题设置了专题,进行了扼要的讨论。另外,还特别对航空、航天以及工程热科学中常遇到的热安全与热防护方面的问题在相关章节中作了详细的讲解;本书中还对流动与传热方面的常用软件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人机与环境工程类专业以及航空航天类、交通运输类、武器类、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另外,可作为有关教师、科技人员的参考书。本书目录中注以“*”标注的章节.对本科生可不作要求,可作为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内容。

  作者简介

  王保国,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1947年生于山东临清,大学毕业后曾在国防科工委从事过8年的歼击飞机新机方案论证预研工作,该项目后来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后在中国科学院学习与工作16年,期间获硕士、博士学位,并进行了3年半的博士后研究,于1993年荣获国家劳动人事部全国优秀博士后奖,成为1986~1993年间全国50名获奖人之一。另外,他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完成了4项国家级重点攻关项目和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3次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为主要获奖人。 王教授在清华大学任教授与博导的10年间,曾2次荣获清华大学教学优秀奖。他兼任清华大学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曾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人才部部长,并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流体力学教研室副主任。从2003年起,以知名教授、学科带头人的方式引进到北京理工大学任教,先后创建了该校两个二级学科(即人机与环境工程、工程热物理),并首任这两个学科的带头人。王教授已经出版了《气体动力学》、《叶轮机械跨声速及亚声速流场的计算方法》、《传热学》和《安全人机工程学》4部学术专著与精品教材,其中《气体动力学》为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重点教材并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荣誉称号。另外还合编了大型工具书《工程应用力学手册》,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包括国际重要学报及国际会议(英文)的有76篇),这些文章发表在《AIAA》、《ASME》、《International.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航空学报》、《航空动力学报》、《工程热物理学报》、《清华大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报上。 王教授是“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评审专家,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评定委员会的评审委员。他曾于1998年荣获英国剑桥杰出成就奖(Gold StarAward)。于2000年荣获美国Barons who’s who颁发的NewCentury Global 500 Award奖。此外,还担任国际英文版杂志《Interxmtional Journal of Man—Machine-EnvironmentSystem Engineering》的编委。 王教授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流体力学博士点二级学科带头人,航空宇航、兵器与力学学科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人机工程委员会主任;另外,还担任全国人—机—环境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北京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学会理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通运输安全委员会委员。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第1章 传热的基本方式与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1.1 传热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1.2 热能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以及传热过程与相关系数1.3 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习题参考文献第2章 导热的基本原理及其稳态导热过程的分析与求解2.1 导热的基本定律与导热特性2.2 导热微分方程及其定解条件2.3 一维稳态导热分析2.4 准一维扩展表面的导热计算2.5 具有内热源的导热及多维导热问题的求解习题参考文献第3章 非稳态导热过程的分析与计算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3.2 集总参数分析法3.3 一维非稳态导热的分析解与诺谟图3.4 二维与三维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求解3.5 三种边界条件下半无限大物体非稳态导热的分析3.6 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非稳态导热问题的初步分析习题参考文献第4章 对流换热过程的数学描述以及强迫与自然对流换热的分析4.1 对流换热问题的概述以及基本方程组与边界条件4.2 边界层概念及速度边界层与热边界层的分析4.3 层流强迫对流流动时的分析与计算4.4 湍流强迫对流流动时的分析与比拟4.5 内流与外部绕流中对流换热的工程计算以及实验关联武4.6 无限大空间与有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的分析4.7 高速流动下的对流换热分析与实验关联式习题参考文献第5章 高换热速率、有相变的对流换热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研究5.1 相变换热的基本概念与凝结换热的概述5.2 层流与湍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分析5.3 沸腾换热现象的概述及沸腾换热的计算5.4 相变换热的强化技术及热管技术简介习题参考文献第6章 热辐射的物理基础与相关的计算方法6.1 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点6.2 黑体热辐射的基本性质及四大基本定律6.3 实际表面的辐射与吸收特性以及相关定律6.4 漫发射与漫反射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以及角系数的计算6.5 封闭系统中灰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计算6.6 气体辐射及其计算方法6.7 火焰辐射6.8 太阳辐射习题参考文献第7章 复合换热的分析与计算7.1 总传热过程、总传热系数以及定性温度7.2 对流与导热的复合换热分析7.3 导热与辐射的复合换热分析7.4 辐射与对流的复合换热分析7.5 对流、导热与辐射的复合换热计算7.6 传热的增强或减弱习题参考文献第8章 传质扩散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分析8.1 质扩散及其基本定律8.2 对流传质过程的特征数以及三传的类比8.3 液体蒸发时传热传质交换过程的分析习题参考文献第9章 安全工程中的几个传热、传质专题9.1 火灾及相应模型的初步分析9.2 毒物泄漏的后果分析9.3 余热锅炉及其关键部件的传热计算9.4 气相爆炸与粉尘爆炸9.5 高速飞行器重返大气层时的热防护习题参考文献第lO章 数值传热学初步及相关计算软件简介10.1 数值传热学与计算流体力学之间的关联与区别10.2 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组的统一形式及定解条件10.3 sIMPLE算法扼要介绍10.4 计算传热学的有限元法、边界元法、有限分析法以及有限体积法10.5 计算传热学中常用的商业软件简介习题参考文献附录附录A 常用金属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附录B 保温、耐火材料的热物性参数附录C 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p=1.01325~~105Pa)附录D 烟气的热物理性质(p=1.01325x105Pa)附录E 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附录F 过热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p=1.01325*105Pa)附录G 几种饱和液体的热物理性质附录H 生物材料的热物理性质附录I 几种保温、耐火材料的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附录J 常用材料表面的法向发射率S0

  章节摘录

  第1章 传热的基本方式与传热问题的研究方法1.1 传热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1.1.1 传热学研究的对象及其与热力学的关系传热学是研究在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能传递过程,是研究热能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研究平衡状态下机械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换规律的热力学共同构成了热科学的理论基础。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热能总是自发地、不可逆地从高温处传向低温处。也就是说,凡是有温差的地方就必定会有热能的传递。在自然界的工程技术领域中,温差是到处存在的,因此传热现象便普遍存在着心。应该指出,传热学在所讨论的领域和所研究的目标上与热力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基本的区别。经典热力学特别注重研究系统的初始状态与最终状态之间热力参数的变化,而且假设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能交换是在无限小温差下发生的无限缓慢平衡态的过程。显然,热力学不太关心热能交换的内在机理,也不关心热交换过程进行的快慢,然而,这些问题在传热学中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需要给出热能传递速率的相关定律与规律,而且这些定律与规律的研究与应用还构成了传热学研究的基础。换句话说,在传热学中仅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那是远远不够的。

  编辑推荐

  《传热学》可作为高等理工院校安全工程类专业、人机与环境工程类专业以及航空航天类、交通运输类、武器类、机械类、能源动力类等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另外,可作为有关教师、科技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