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康保县简介 张家口康保县政府网站

  张家口康保县简介 张家口康保县政府网站

  行政区划代码:130723

  张家口康保县政府官网:www.zjkkb.gov.cn

  张家口康保县政府地址:康保镇西环路

  邮编:076650

  车牌:冀G

  张家口康保县政府电话:0313-5512222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冀蒙结合部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属阴山穹折带,俗称"坝上高原",平均海拔145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1′~114°56′,北纬41°25′~42°08′。康保县东、北、西三面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太仆寺旗、正镶白旗、化德县、商都县接壤,南部同我省张北、沽源、尚义三县毗邻,距省会石家庄420公里。县域广80公里、袤62公里,总面积3365平方公里(折合504.8万亩),其中耕地166万亩,林地97万亩、草场140万亩。

  康保县境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阴山余脉横贯全境,北部、东部为丘陵区,南部为波状平原区,全境平均海拔1450米,高处为东北部的镶黄旗山,标高1784米,构成本区主峰。低处为西南部的盐淖岸,标高为1282米,为本地地势为低洼之年。从地貌类型分,全境可分为低山丘陵区(包括照阳河、满德堂、芦家营3个乡镇,占总面积的27%),东部缓坡丘陵区(包括屯垦、闫油坊、丹清河、康保镇及哈必嘎乡的东南部,占总面积的31%),南部为波状平原区(包括县城南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占总面积的42%)。

  县域资源:康保境内资源丰富,特色优势明显,特别是风能、矿产、生态旅游资源为突出。风能资源:据测风结果显示,10米高年风速5.82-7.5米/秒,有效风速时间7000—8000小时,风功率密度255-480瓦/平方米。经国内权威专家实地考察评估,主风向稳定,达到国标四至七级标准,是风能资源好的地区之一,发展风力发电具有优越的条件,开发潜力巨大。矿产资源:已发现煤炭、花岗岩、萤石、铅锌、黄金、钨等矿藏34种,探明煤炭保有储量8000万吨、花岗岩储量1.5亿立方米、萤石矿储量350万吨、铅锌矿储量460万吨、黄金储量2吨、石英岩储量5亿吨,多数未经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全县拥有林地120万亩,草场170万亩。近年来,累计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300万亩,在北部沿蒙边界形成了1500平方公里的生态综合开发区,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夏季蓝天白云,碧草如海,尽现“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光,是消夏避暑的胜地,是休闲保健的天然氧吧。冬季银妆素裹,惟余莽莽,仿佛进入一个“玉树银花”的童话世界,是冰雪爱好者的天堂。

  【行政区划】

  2007年康保县辖7镇8乡:康保镇、张纪镇、土城子镇、邓油坊镇、李家地镇、照阳河镇、屯垦镇、阎油房乡、丹清河乡、哈必嘎乡、二号卜乡、芦家营乡、忠义乡、处长地乡、满德堂乡,588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期 约一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属旧石器文化晚期,人类体质进化的晚期智人阶段。

  远古传说时期 据上古时期的书籍记载,古将中国依山川大势划分为九州(非行政区划)地域,冀州为九州之首,地域十分广阔。这里囊括了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地方,是尧、舜、禹时期先民活动的中心地带。据传夏、商及西周均沿袭了上古九州的划分。其地向北直抵塞外阴山下,康保境域有阴山支脉横贯全县,故属冀州。

  夏(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 属冀州。

  商(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属冀州,为鬼方活动区。鬼方乃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远自商、周,下至春秋,与中原一些王国有战争,但亦有交往,并互通婚姻,周以后不见于记载。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 仍属冀州,仍为鬼方活动区。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为东胡等游牧部落活动区。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南邻燕国,公元前279年为燕将秦开所破,北退千余里。其后,燕国沿北部边界修筑长城,置上谷郡。康保地域属之。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属燕国上谷郡北境。战国后期,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东胡后东进,康保地域为匈奴游牧地。

  秦(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为匈奴游牧地。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 属幽州上谷郡。 汉初,高帝刘邦北征失败,被迫跟匈奴和亲,划分疆界,实为匈奴帝国左贤王管辖之地。武帝时北击匈奴,大破之。复归汉,属幽州上谷郡。

  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初为上谷郡北境。为了避免匈奴的杀略,光武帝刘秀弃上谷郡女祁县(今赤城县南部雕鄂一带)北境900余里,包括康保地域。徙上谷等郡吏民六万余口于居庸、恒山以东。匈奴左贤王部得以转居塞内。康保县境复属匈奴。

  公元91年,汉军大破北匈奴于今阿尔泰山,北单于率兵西走,南匈奴归汉,康保属南匈奴所辖之地。后乌恒兴起,据有上谷、代郡,康保为乌恒校尉所治地(乌桓本东胡之一部。西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乘此将乌桓迁到上谷、鱼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并设护乌桓校尉。)。

  东汉桓帝时,鲜卑首领檀石槐统一各部,立牙帐于弹汗山(今河北省尚义县大青山),建立起一个强大的鲜卑部落军事大联盟。檀石槐把这些地区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康保县境属其西部。

  三国(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 北方为曹操所建之魏国,辖十一州。康保地域属幽州(今北京市延庆县)之北境。康保地域实为乌桓、鲜卑等民族活动地和游牧区。

  西晋(公元265年至317年)康保地域为拓跋鲜卑活动地和游牧区(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北匈奴被打败西迁后,拓跋部逐步向西迁移,进入原来北匈奴驻地,即漠北地区。)。

  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年至公元420年) 当东晋偏安于江南时,北方陷于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康保地域先属鲜卑部建立的代国。后公元407年属拓跋部所建北魏政权之上谷郡。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北魏初,为拱卫首都平城(今大同),在北部沿边设六个军事据点,外御柔然,内制高车,称六镇。初期康保地域为高车、丁零人活动地区,后属北魏怀荒镇(驻今张北县)防地。北魏亡后,康保先属东魏幽州地,后属北齐北燕州之北境。北齐天保三年(552年)后为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势力范围。

  隋代(公元581年至公元518年) 为突厥活动区。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地属突厥地域,隶属单于都护府(唐朝建立的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是管理北方边疆的重要机构。)下辖的的桑干都督府。后为室韦、契丹等民族活动区。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契丹活动区,后为契丹族所建之辽国领地。

  辽代(公元907至公元1125年) 辽分为上京、中京、南京、西京、东京5道。康保地域属辽西京道奉圣州管辖,治所在永兴(今涿鹿县)。

  金代(公元1115年至公元1234年) 金承辽制,改西京道为西京路。康保前属西京路,恒州威远军节度使地(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兰旗),后置西京路抚州镇宁军节度使地(治所在今张北县城),康保为其辖地。1211年后为蒙古势力范围。

  元代(公元1206年至公元1368年) 属直隶中书省隆兴路,皇庆元年(1312年)10月改为兴和路,路的治所在高原(今张北县),宝昌州所辖。

  元代对于蒙古始终视为根据地,不肯放弃,而察北一带草原,亦于此时渐渐开发。

  明代(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隶属京师大宁都司,初为开平卫之兴和守御千户所(治所在今张北城)治地,永乐二十年(1422)后,为鞑靼诸部落驻牧地。明季为蒙古察哈尔部游牧地。1633年后为后金势力范围。

  奈明代二百余年间,不能完全征服内蒙元代之后裔,终明一代,为乱不衰,永乐二十年弃兴和,成为鞑靼诸部落游牧地。旧日之移民,只得弃地内迁,塞外逐又荒废。此地为兵家所必争,而明人轻弃之,使其边患愈来愈严重。

  清代(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1年) 属直隶省口北道。清朝参照满洲八旗建制,将蒙古察哈尔部编为左、右两翼,右翼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左翼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清政府先后在察哈尔又设置了商都牧群、牛羊群、左翼牧群、有翼牧群四大牧群。康保地域系东翼四旗、西翼正黄半旗游牧地。随着汉族移民人数的增长,清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理,设置了管理汉民的机构—厅。雍正二年(1724)7月,设置张家口理事同知厅,主要处理汉民与蒙人之间交涉、诉讼等事件。光绪七年(1881)改张家口厅为抚民同知,康保地域属之,为镶黄旗牧地。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式允许蒙古王公放荒招垦,自此蒙人始肯自动开放牧地,招来汉人。与汉族移民继续北进相对应,蒙古牧民不断北移,赶着牛羊向未垦地迁徙。

  正黄旗牛羊群(相似特别区)次迁移在乾隆年间,由殷子川移至三、四台(在张北境内)西南地方(在今康保县邓油坊一带)。第二次迁移在光绪三十二年,迁至明安牛羊群,后改为牧场(今康保县明安滩一带)。第三次迁移在民国6年(1917),迁至正镶白旗东南地方(今康保县境内黄城子一带)。

  中华民国 (1912年至1949年) 民国元年(1912),仍袭清制,为直隶省口北道统辖,康保境域属口北三厅之张家口厅(今张北县)。

  民国2年(1913)6月,废府州,成立察哈尔特别区,置都统辖各旗县,7月置兴和道辖各县,康保为张北、商都二县地方。

  民国3年(1914),改张家口厅(清光绪年间移至于张北县城)为张北县,康保地域之南部属之。

  民国11年(1922年)4月,由张北、商都两县析置康保招垦设治局,驻今康保镇。将张北县之马连渠克公、商都牧群等地和原察哈尔部左翼四旗及右翼正镶黄旗东半旗牧地划归康保没治局。

  民国14年(1925年)3月,改设康保招垦设治局为康保县,仍属察哈尔特别区。

  民国17年(1928)9月17日,察哈尔特别区撤销,设立察哈尔省,省会张家口,康保县属之。

  民国22年(1933年)2月,日本进攻热河,威胁冀察,5月间占领了康保县。5月26日,在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冯玉祥、方振武和吉鸿昌将军(共产党员)等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6月20日,同盟军挥师北进,6月22日收复康保县,23日由康保县移师东进。遂由国民党康保警备司令阮玄武占领。

  民国23年(1934年)5月,在嘉卜寺设置化德设治局,将康保县西部及西北部划给化德县设治局。

  民国24年(1935年)12月,察哈尔事变,日军土肥原和秦德纯(察哈尔省民政厅长)协定,长城以北宋哲元(国民党二十九军)撤退。28日日本关东军协同伪满州国蒙古军(司令李守信)侵占康保县。

  民国25年(1936年)2月1日,蒙古德王(德穆楚克栋普鲁)以“蒙政会”名义在张北县成立伪察哈尔盟盟公署;5月20日,蒙古德王将化德县(嘉卜寺)改为“额尔德木索雅勒国浩特”,并于此成立“蒙古军政府”,均辖康保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28日,日、伪在归绥(由绥远改)成立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下辖察哈尔盟的康保县。同年11月21日,日本侵略者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合并为“蒙疆联合委员会”,辖康保县。

  民国28年(1939年)9月1日,改“蒙疆联合委员会”成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首府张家口,定当年为成吉思汗纪元七百三十四年。以上伪“政府”均辖察哈尔盟的康保县。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对日宣战。12日苏军普列耶夫上将指挥苏、蒙联军进入察北。15日,日本天皇定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康保县次解放,解民倒悬。察北骑兵支队在方诚、吴广义的率领二挺进康保城,共产党正式接管,建立康保县人民政府,驻今康保镇,属冀察区十九专区。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恢复了察哈尔省建制,1945年12月康保县改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第七专区)。

  1946年9月,国民党背信弃义,挑起第二次国内战争,向共产党占领的解放区大举进攻。11月11日,中共康保县委、县政府、县大队等党政机关实行战略转移,撤离县城,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依托,游击康保南部,创建北方革命根据地。11月12日,国民党傅作义部十四纵队和骑五旅一部以及曹凯、宋殿元队伍占领康保县城,统治全县,隶属国民党察哈尔省。形成了国共两党的两套政权,共产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养精蓄锐,发展力量,迎接解放。

  1947年8月,中共察哈尔省撤销,察北专区并入冀热察行政公署,划归东北行政委员会领导,康保县属之。9月中共察北地委将康保、商都、化德三县合并为商化康联合社,驻正镶白旗张盖湾。

  1948年12月,著名平津战役打响后,26日,国民党曹凯团、董尚清团、宋殿元团,又在察北人民解放军连连取胜下逃遁。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十一师、十六师协同商化康联合县武工队一起入城,占领国民党军政机关和仓库要地。康保县获得第二次解放,救民于苦难之中。从此结束了国共两党的两套政权,为共产党执政。

  1949年1月15日,冀热察区和北岳区合并,成立察哈尔省。撤销商化康联合县,恢复康保县制,县人民政府迁回康保镇,属察哈尔省察北专区。

  1952年11月15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将察哈尔省撤销,原察南专区、察北专区合并,改为张家口专区,康保县属之,划归河北省。

  1954年6月16日,康保县人民政府改称为康保县人民委员会(简称县人委)。

  1958年11月29日,康保县并入张北县。

  1959年5月,张家口专区与张家口市合并,称张家口市。辖张北县,康保区域属之。

  1961年5月15日,张家口市与张家口专区分设;从张北县以原辖区划出康保县,恢复县制,仍属张家口专区。

  1967年,张家口专区改称张家口地区,辖康保县。12月28日,成立康保县革命委员会,原康保县人民委员会及其所属机构撤销。

  1982年9月14日,建立康保县人民政府,原县革命委员会撤销。

  1993年6月,张家口地区和张家口市合并为张家口市,实行市管县,辖康保县。

  康保县气候概况

  康保地貌大致可分为低山丘陵区、缓坡丘陵区和波状平原区三种类型。总观全境,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缓倾斜,阴山余脉横贯康保县。东北部的镶黄旗山,标高1784米,构成该区主峰;西南部的盐淖岸,标高1282米,为该区地势低洼之处。东从镶黄旗山起,西经庙弯子山、人头山直至阿淖山一线,构成全境的分水岭,向南向北逐渐形成低山和缓坡丘陵地形。丘陵地区无高山峻岭,山头秃圆,山坡平缓,山间广布谷地、盆地。南部广大地区为波状平原,地形开阔,地势平坦,岗梁、平滩和盆地相间分布,在低洼积水处形成形成星罗棋布的浅碟形内陆湖泊(淖)。

  康保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中温带亚干旱区,夏季凉爽,雨热同期,年均气温1.2℃,无霜期为114天,日照时数3100小时,光照资源属二类地区,是河北省光照时间长的县,是全省唯一的无河县。康保县灾害性天气以干旱、风沙、冰雹、霜冻为主,尤以干旱为,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卖贝商城更多商品介绍:app广告费用     高端眼镜购物商城网站制作    科技案例公司网站展示免费网站模板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