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入门 圣严法师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著名佛教大师圣严法师引你进入佛学之门

  最基本的佛教理论,开启智慧,获得身心的安泰

  内容简介

  《学佛入门》讲解了佛教的最基础的知识——四圣谛、六波罗蜜、四弘誓愿及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通过《学佛入门》的讲解,读者能对佛法有全面的理解,并依《学佛入门》指引的道路,精进修行,可以开启智慧,获得身心的益处。

  作者简介

  圣严法师(1930—2009),出生于江苏南通,世界著名的佛学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台湾著名道场法鼓山的创办人。

  他以中、日、英三种语言在亚、美、欧各洲出版著作近百种,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近四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语言。还有《佛学入门》、《学佛群疑》等影响深远的著作,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圣严法师被誉为台湾第一高僧,稳定人心的力量。门人弟子遍布世界各地,既有政界人物,也有活跃在海峡两岸的著名艺人、学者等,确为近几百年对台湾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精彩书评

  无事忙中老,空里有苦笑。本来没有我,生死皆可抛。

  “老师”对佛教徒而言,非常、非常地重要,但名师只是一种世俗的尊称。佛教并没有什么名师、大德这种名相,讲求的只是师徒间彼此的心心相印。所以不要执著名师,因为再有名的师父也不能把你变成佛,他们只能为我们指出心灵的路,但还是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行。

  像我来见圣严师父,就是因为我修行了五年,我必须向一位有智慧的老师请益,看看我走的方向对不对?路对不对?师父能够为我指引,哪里要注意、哪里要改变、哪里要做。

  ——李连杰

  我皈依圣严法师多年,受益匪浅。法师的心语,犹如智慧的明灯,清心的甘泉,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灵。

  ——张国立

  圣严法师是一位伟大的禅师,我对他的学问与智慧极具信心。我很庆幸能身为他的友人,我也尊崇他在东西方为佛教所做出的贡献。

  ——一行禅师

  目录

  编者序

  1.四圣谛讲记

  前言

  佛法的基础

  “四圣谛”是什么

  四圣谛的经论依据

  四圣谛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两类因果

  四圣谛的内容

  结论

  2.六波罗蜜讲记

  什么叫作波罗蜜

  布施波罗蜜

  持戒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

  精进波罗蜜

  禅定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结论

  3.四弘誓愿讲记

  前言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4.四念处讲记

  修四念处的究竟目标———智慧

  大乘观空的方法

  5.四正勤讲记

  四正勤是三十七道品的内容之一

  四正勤的异名

  善法与恶法

  四正勤的内容

  修行四正勤的重要性

  精进的种类

  佛教基本三经皆重视精进行

  结论

  6.四如意足讲记

  四如意足是四种定境

  修证次第中的四如意足

  四如意足的内容

  四如意足即是四种三摩地

  四如意足即是四神足

  四如意足为何称为四神足

  四神足不是神足通

  7.五根五力讲记

  何谓五根及五力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五根

  五根五力的经证及论证

  问答

  8.七觉支讲记

  三十七道品第六科

  何谓七觉支

  七觉支的意义

  《阿含经》中的七觉支修持及其功用

  大乘经论中的七觉支

  9.八正道讲记

  何谓八正道

  八正道的地位

  八正道是舍苦乐二边的中道行

  八正道的定义

  八正道的内容

  八正道与三增上学

  八正道与四圣谛

  八正道与十二因缘

  八正道是三乘共法

  八正道即为大乘佛法

  出离三界的八正道

  精彩书摘

  此外,在藏传及南传的论典内,还有不少处论及四圣谛。因为四圣谛是佛法的根本,不论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要是离开了四圣谛的原则,就没有了根据。本文姑且不讨论各宗各派对于四圣谛的论列,单就基础佛法介绍四圣谛的法义。四圣谛是世间和出世间的两类因果

  什么叫作世间及出世间?世间就是时间加空间,凡是生活在有时间感、有空间感的环境之中,一定是无常的,是有生有灭的,是经常变化的。

  例如时间一天天过去,而人们的生命在继续地延伸着:事实上,人的生命,从生到死,从有到无,其过程是在不断地变化,这就叫作无常。

  然而,无常的时间现象,一定是在空间之中移动变化。时间的过程,有长有短,空间的位置,有大有小,由于种种不同的时空因缘,使得人们的生命现象产生变化,才有了永无止境的无常,因此,时间加空间的不定性,便形成了没有永恒不变的现象,这就叫作世间。

  出世间的定义,是说圣人已经离苦而得解脱,其内心世界不再有时间和空间所给予的拘束:虽然还在时间及空间之中,但已经不受任何时空现象所动摇、所困扰。

  四圣谛跟世间及出世间是什么关系呢?苦谛和集谛是属于世间的,灭谛和道谛则是属于出世间的。世间是凡夫众生的生死流转,出世间是圣人永离众苦的涅槃寂静。苦谛——有漏的世间果

  众生的生命,无常生灭,犹不自觉,故为苦果。苦是属于世间的事实,就是在世间接受苦的果报。集谛——有漏的世间因

  众生于生死中,既在受苦的果报,同时也在造种种业,构成继续接受种种苦的原因。因此,苦是在世间的果,集则是在世间造作受苦的因。

  一定有人会这样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快乐的时候:一生之中,也有快乐的时光,怎么会全部都是苦的呢?然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世间上的任何一样事,任何一个现象,都不可能是永恒的,即使有快乐,结果还是苦,因为无常即是苦。

  或者有人认为,无常也不算是苦,没有就没有了,又有什么苦呢?但是,从佛法的观点来讲,无常并不等于没有苦,乐不能持久故是苦,乐的无常并不等于不再受苦,而是苦的连续。灭谛——无漏的出世间果

  永离烦恼的无明,业惑从此不起,故从苦果获得解脱,一切的苦因,永不造作,所以称之为不生不灭的涅槃境界。道谛——无漏的出世间因

  此即是修行灭苦断集的八种圣道,亦名八正道。苦灭谛是果,灭苦的道谛是因:苦灭,就是涅槃,是解脱生死的一切苦厄,而已得到出离世间的结果,称为灭谛。但是在尚未得到出世间的结果之前,必须要有修道的生活及其所修的项目:所以,修持八正道,即为出世间之因行。由世间因果转换成出世间因果

  若人希望由世间因果而转换成出世间因果,必须根据四圣谛的原则。释迦牟尼佛初度五比丘,三转四谛法轮,使得五位比丘弟子从凡夫而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从世间因果而变成出世间因果的例子。以下再做深一层的解释:

  苦圣谛:是知四苦、八苦的生死果报,不论正报及依报,皆是苦的果报。苦谛是教人们知道苦的事实,就是要人知道人生即是四苦、八苦:这也说明了人这个果报的身体,就是苦的事实。正报是主观的身心条件、是受苦的主人:依报是客观的生活环境,是给我们受苦的世间。

  ……